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head>/<head><body>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本文1500字,閱讀約4分鐘


最近寫小罐茶收智商稅的文章刷屏了,篇篇文章10萬+。

“智慧”的文人說,小罐茶收了“庸眾百姓”的智商稅,在消費升級的幌子下,掙了大眾暴利的錢。

又扒出了小罐茶的創始人杜國楹的“黑歷史”:從背背佳、好記星、8848手機、E人E本,說杜總是“智商收割機”。

又說,杜國楹是一代營銷大師,總結他的營銷套路:找準用戶需求點,將普通產品豪華包裝,再進行代產品加工,制定高價策略,最後瘋狂廣告營銷製造噱頭。

背背佳與好記星賣的是父母對孩子成長教育的焦慮,E人E本和8848賣的是成功人士身份的象徵,小罐茶賣的是文化差異與審美風趣。

其實,寫這些文章的所謂文人,才真正是在收普通庸眾的“智商稅”:用大眾廉價的仇富心理來騙取點擊量!

很多被收智商稅的所謂“庸眾”可能並不知道的是:

靠賣茶葉賺中國人最多錢的不是中國人,而是外國品牌立頓!1992年立頓進入中國,5年以後年銷售額300億,同年中國茶行業全年銷售總額230億。立頓抄了茶行業的後路,用了5年的時間,佔領了中國各大城市的高端辦公場所office的茶水間。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中國茶葉目前沒有一個像菸草行業、酒類行業一樣的企業品牌,只有產地品牌。同樣3000多億的市場容量,中國酒業的茅臺佔整個酒類市場份額的約10%,中華煙佔菸草市場份額的10%,伊利、蒙牛佔牛奶乳製品行業的10%,而中國茶葉品牌呢? 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土生土長的中國茶葉,可笑的是竟然沒有強勢的中國品牌!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筆者化石哥作為一個茶葉小白,雖然也喝茶,但對茶葉品牌卻一無所知,基本是隨便買,隨便喝。消費者痛點長期得不到解決。而且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基本認為喝茶是“土、老、程序麻煩”的很不時尚的事情,是中老年人與保溫杯的標配,所以才讓星巴克咖啡橫行中國、大行其道!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中國茶葉的整個產業鏈上更是問題重重。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筆者化石哥的第一個觀點是:什麼是好品牌?吳曉波說過,產品價格能與生產成本脫離的才是好品牌!

如果說,小罐茶收了大眾的智商稅,核算一斤賣到了上萬元,按這個邏輯,所有的奢侈品品牌都在收智商稅,因為奢侈品品牌價格與成本是脫鉤背離最大的。難道這些奢侈品品牌就不是在收智商稅嗎? 難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外國的月亮圓可以,中國的月亮圓就不行了嗎?!

如果所有的品牌不能收“智商稅”,所有大企業花費大把錢做品牌的意義何在呢?難道品牌不是為了溢價才存在的嗎?如果不需要品牌,買地攤貨不就可以解決了嗎?為何要做品牌呢?

筆者化石哥的第二個觀點是:在商業世界,一切都要回歸商業常識,就是給消費者創造有價值的產品與服務。產品是道,營銷是術。

不錯,杜國楹是靠營銷起家的,但你也要注意到淘寶、拼多多也是靠賣假貨起家的。我們不能低估一個企業家的進化速度,特別是有夢想、有情懷的企業家。按生意邏輯,杜國楹通過E人E本、8848手機等,已經做得盆滿缽滿,為何還要苦哈哈的做茶葉呢?

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解決產業鏈的問題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實現中國茶葉的品牌夢想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收智商稅?扯淡!為何中國需要更多的小罐茶品牌?

這些寫YY文章痛斥小罐茶收了“智商稅”的文人們,與其“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不如塌下身子能做出解決消費者痛點,解決產業鏈問題,讓中國品牌能有一天走向世界的品牌出來!因為這樣的行業,在中國還有大把存在。

小罐茶初期走高價策略是對的,這屬於正常的商業行為,企業沒有足夠的利潤如何發展壯大呢?如何能做到未來做全產業鏈、全產品、全人群覆蓋呢? 如果小罐茶用傳統的低價或者平價策略切入市場,沒等小罐茶的理想實現,可能小罐茶已經死了!

文人只講對錯,商人才談得失!

文人的對錯不用負責,但商人的得失必須是真金白銀的砸出來!

中國像小罐茶這樣的品牌,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小調研:

你如何看待小罐茶? (單選)
0人
0%
贊同筆者化石哥的觀點
0人
0%
還是覺得在收智商稅
0人
0%
不看好小罐茶
<button>投票/<button>

(歡迎讀者在文章底部發表更多觀點)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