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宗夫婦以真愛著稱,實際上,男的敗家女的只關心孃家

古代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有很多女人的,一輩子只願意守著一個老婆的很少。當然了,也不是沒有。只不過,他們只能算是其中的稀有群體。這裡面呢,有一位皇帝,就是明朝的孝宗,他一直是以痴情男的形象,出現在各種故事中的。無數的後人對他稱讚。因為他,一輩子,除了張皇后,再也沒有娶第二個人。哪怕妻子,就給他留下了一個兒子,他還是拒絕了大臣們送妃子的建議。主要還是因為他親爹,喜歡一個比自己大了十幾歲的女人,搞得後宮亂套襯托著。但是小編研究了歷史之後才發現,事實可能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

明孝宗夫婦以真愛著稱,實際上,男的敗家女的只關心孃家

雖然後世的文官,都稱讚孝宗是一個好皇帝。但是也有人提出過,他可能不是特別聰明的一個人,很容易被人擺佈,在後宮,就被皇后擺佈,那麼在朝堂上的,就受到文臣,還有太監們的操控。他的母親本來也是官宦家族的女子,因為家裡犯了罪,女眷全部被髮配成了奴隸。也是因為這個關係,他到了皇宮裡面去當宮女。因為長得很漂亮,所以被皇帝給看上了。這樣,才有了他。後來母親去世了,他就被立為了太子,在17歲的時候得登大寶。

明孝宗夫婦以真愛著稱,實際上,男的敗家女的只關心孃家

有句話說的好,你要得到了文官的誇獎,哪怕是沒有做出什麼實事來,都是一個好皇帝。雖然,在很多記載當中,都說孝宗是明君,聰明又溫和。可是翻閱資料,你就會發現,這個人沒有任何值得誇獎的政績。是一個非常懦弱,也沒有什麼安全感的存在。他最大的成績,可能就是在朝堂上,從而不敢說出自己的主張,也不敢反駁任何大臣的意見,文臣們怎麼說他就怎麼做。

明孝宗夫婦以真愛著稱,實際上,男的敗家女的只關心孃家

對於這樣一個控制在自己手裡的皇帝,文臣們自然要對他加以稱讚了。小編覺得,歷史上面有很多的真相,都未必如書中寫的那樣。在古代你要當明君,就不可能完全聽從大臣的意見,但是文官他們手中,握著的筆桿子,可是很厲害的。他們高興了,可以把壞事寫成花,也可以把好事打成草。那些有主見,有想法的帝王,肯定是不會什麼都聽手下人的,在這些人的文章中,自然也不會有太好的形象。

明孝宗夫婦以真愛著稱,實際上,男的敗家女的只關心孃家

重新說回到這夫妻二人做的事情。孝宗的父親在世的時候,其實做了不少好事,他解決了當時差點影響治安的流民問題,結果當兒子的,幹了幾年,重新導致這個問題變得更大。當年他父親去世的時候,全國只有5000流民了。但是孝宗臨死,這個數量增加到了85萬。父親在世的時候,國庫充盈,犒賞軍隊,隨隨便便就能拿出百萬的銀子來。這麼多的錢財,全部被他揮霍光了,他兒子登基後,想給他這親爹辦葬禮都辦不了,沒錢哪。另外,孝宗為了自己享受,花了很多錢,蓋各種宮殿,還從民間徵集了無數百姓和士兵,導致士兵們因為不能忍受,紛紛逃跑,不願意當兵了,使得明朝的兵力下降,對外再也提不起士氣。

明孝宗夫婦以真愛著稱,實際上,男的敗家女的只關心孃家

而他的張皇后呢?並不是一個賢妻,可以說國庫之所以消耗的那麼快,他的妻子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位皇后,一心只想著幫孃家。縱容著自己的孃家人,到處圈地欺負百姓,有官員彈劾的話,她還發脾氣處罰官員。非常貪小便宜,明明已經那麼有錢了,就連皇上賞給兒子身邊人的物件,她都要搶走。對弟弟比對兒子還好,弟弟當著面戴皇冠,她還覺得好看。

明孝宗夫婦以真愛著稱,實際上,男的敗家女的只關心孃家

還允許弟弟在宮裡面隨意的調戲宮女,被太監阻止了報到她面前,反而把太監太監給打死了。最後兒子死了,她也不在意,為了讓孃家能夠重新掌權,跑去討好新的皇帝。

到此,小編不得不感慨,歷史距離我們實在是太遙遠了,如果想要追求真相,需要非常努力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