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與溧陽的淵源

溧陽,是徐悲鴻的第二故鄉。在這裡,他度過了少年時代,也熬過了一生中最為艱難的歲月。

徐悲鴻與溧陽的淵源

他的父親徐達章,喜愛書畫,工於纂刻,溧陽城裡的松茂祥藥店店主陶瑞,愛好音樂、繪畫,兩人情趣相投,一見如故,引為知己。徐達章有三子ー女。長子壽康(乳名康大),聰明伶俐,七歲能畫,徐達章對他甚為寵愛。有一次,帶了壽康到溧陽來,特地拜訪了陶瑞。

這位經商而不俗,又有文人風度的長者,慧眼識人,對這位小畫家很是喜愛。由此,徐達章每次到溧陽來,都帶著壽康,到了溧陽,必到陶家居住。日子長了,徐達章直言提出,希望把壽康過寄給陶瑞,陶瑞自然中意。於是,壽康按照古老的風俗,跪拜了寄父。自此之後,壽康常寄住於陶家。陶瑞原有二子,長子嘉貴,次子嘉鎔,如今又添了一個寄子壽康,陶瑞對其一視同仁,予以照拂。

有一天,幾個孩童在店堂裡的櫃檯上試畫,徐壽康畫虎,誰知把虎畫得走了樣,變成一條狗。有位店員笑著說:“康大,你畫虎不成反成犬了”。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羞得壽康無地自容,他一溜煙地跑到房裡去。以後,他再不在公開場合“露一手”了,而是關在屋中,練畫不止。

陶瑞看看這個寄子有長進,當然滿心歡喜,決心好好加以栽培。他覺察到,城裡嘈雜,藥棧裡來往人多,不是讀書之地,於是在離城十里的泓口西泗墩村上租了一間屋,讓壽康、嘉貴兩人搬到那裡居住,還從南京請來一位教師,為兩人上課。壽康在幽靜的鄉村讀書,自有許多收穫。他傾心於繪畫,陶瑞也就買來許多筆墨紙張,讓他練習書畫,壽康有了這樣好的學習條件,也就潛心攻畫。

徐悲鴻與溧陽的淵源

兩三年後,他畫的畫,整整裝滿了十多箱,其中既有木炭畫、鉛筆畫,又有水彩畫、水粉畫,而且畫得大有進步。

在壽康17歲那年,家鄉帶來急信:父親病危。陶瑞就帶了寄子壽康奔往宜興屺亭橋。誰知,他們到了村上時,徐達章已經去世。壽康跪在父親的遺體前,不禁痛哭流涕。當時徐家十分清貧,徐夫人瘦弱,子女又小,全仗陶瑞一手操辦葬禮。壽康揮淚埋葬了慈父,回到溧陽陶家長住。

到了壽康20歲時,陶瑞就帶著他到上海求師。生活費用全由陶瑞支持。在上海,壽康深感孤苦伶行,形似孤雁,但決心振作精神。為此,他瞞著寄父,正式改名“悲鴻”,考入震旦大學讀書。平時,賣些書畫,以彌補經濟來源的不足。

徐悲鴻與溧陽的淵源

▲留學時期徐悲鴻油畫像

徐悲鴻的繪畫在上海出了名,就被選送去北平。後來,又去日本、法國深造。陶瑞得悉,十分高興,其中一次就給他1000元舊幣,作為出國留學之用。

陶瑞對徐悲鴻的關心、照顧、培養,使這位畫家刻骨銘心,終生難忘。陶嘉鎔結婚時,徐悲鴻特地畫了兩幅畫,作為賀禮。1950年,陶瑞70壽辰時,遠在北京的徐悲鴻沒有忘記寄父的生日,畫了一幅大型駿馬圖寄來祝壽。這幅畫,一直懸掛於陶瑞臥室中,陶瑞天天早起晚睡時,都要凝視這幅畫多時,真是見畫似見悲鴻啊!

徐悲鴻與溧陽的淵源

那幾年,陶家處境欠佳,陶瑞開辦的藥棧,失火燒盡,全部家產幾乎毀於一旦,陶瑞也在火災後急得雙目失明。陶嘉鎔開了一爿米行,蝕本關閉。家道中落,十口之家,生活艱辛。徐悲鴻知悉,每年不定期地匯款前來,以報撫育之恩。有時寄500元,有時寄1000元,以解燃眉之急。

徐悲鴻不僅經濟上予以補貼,而且一直想把陶瑞一家接往北京定居。當時,陶瑞執意不從,一則家鄉觀念重,二則擔心去後水土不服,生活難能適應。

1953年又來信催促,希望陶瑞舉家北上,要其做好準備,將笨重的傢俱等物先行變賣,好讓他在9月份開過文代會後就來溧陽,迎家前往首都。誰知徐悲鴻未開完會,因患腦溢血癥猝死,噩耗傳來,全家悲痛,陶瑞為失去這個寄子,痛哭了三天。

徐悲鴻在世時,在陶家的習作以及寄贈甚多。少年時代畫的十多箱畫,在日寇佔領溧陽時毀於戰火。寄贈的繪畫有8幅:4幅畫的是不同姿態、神采的駿馬:有四蹄奔騰的飛馬,昂首站立的駿馬,揮動尾巴的白馬,腳蹄交叉的奔馬。

徐悲鴻與溧陽的淵源

徐悲鴻與溧陽的淵源

另4幅是:一幅貓;一幅站於懸崖上的大雄雞;一幅牛,上有書寫著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還有一幅就是給寄父的祝壽圖。後一幅,在“文革”中,連同保存的全部書信,被付之一炬。其中兩幅畫的題詞、落款、印章,因懾於當時的淫威,全被剜去。其餘五幅,都轉移外地。當地文化部門多次前往徵求墨寶以展出,也只能掃興而歸。

徐悲鴻生前對陶瑞一家感恩戴德,念念不忘,對第二故鄉,也頗為關注。他在溧陽曾收了兩名學生,其中一位是戴埠鎮陳家村的陳曉南。這個學生,刻苦努力,好學上進,徐悲鴻對他甚為喜愛,於是多加指點,使其成長,後來曾任中央美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在國外多次舉辦個人展、數人聯展,成為國內有名的版畫家。

溧陽城裡有一個人,竟把徐悲鴻的畫,撕去表層真跡,將底層高價出售。哪知,這幅以假亂真的圖畫,幾經轉賣,到了國民黨的一個委員手中,被看出了破綻,他大發雷霆,揚言追究。這就把這個造假畫者,嚇得魂不附體,就央求陶瑞,請徐悲鴻畫一幅畫,以此抵償,徐悲鴻得信後,隨即畫了一幅寄來,以了此案,使這個賣假畫的人得救。從此,他再也不敢幹此類破壞藝術珍品的醜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