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類APP遭遇“大清洗”,騰訊靠什麼進駐1.4萬多所學校


學習類APP遭遇“大清洗”,騰訊靠什麼進駐1.4萬多所學校



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教育部2019年工作的一個要點。按照“推動教育信息化轉段升級,提升師生信息素養”的任務目標,啟動“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推動“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建設等成為具體的工作舉措。

那麼,智慧教育示範區什麼模樣?“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怎樣建設?其實,騰訊智慧教育業已提供了“智慧校園”的範式。截至2018年底,騰訊智慧校園產品已經進駐300餘個教育局、1.4萬多所學校。

在國內互聯網教育領域,一直流行著“懂教育的不懂互聯網”、“懂互聯網的不懂教育”的說法。作為BAT中的一大互聯網平臺,騰訊是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智慧校園”進學校的呢?

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走進了騰訊智慧教育試點學校——天津市和平區第十九中學。

一卡通“蒐集”學生學習信息

在天津第十九中學,每名學生都佩戴著一個一卡通卡片。這張小小的卡片配合校園內的藍牙接收器,可以瞭解每個學生的校園軌跡從而輔助判斷學生活動。此外,卡片還可以用於校園就餐、圖書借閱等綜合功能。這張一卡通卡片,是騰訊智慧校園平臺教學功能的具體體現。


學習類APP遭遇“大清洗”,騰訊靠什麼進駐1.4萬多所學校



引人關注的是,這張卡片上設有判斷按鍵與選擇按鍵,能夠配合教師上課隨堂答題。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智學網講授課程,並在其中設置選擇題、判斷題,學生通過按鍵方式回答問題。隨堂隨時記錄每一名學生答案的方式,使得教師可以瞭解每個班級的學習薄弱點,並且系統還能自動為每個學生形成錯題集合,家長也可以通過“家長端”實時瞭解自己子女的學習情況。

事實上,基於騰訊智慧校園平臺,教師可以發佈線上作業,實現線上批改,並且在學生遞交作業後基於數據統計分析班級錯題率,從而輔助教師教學。

天津第十九中學的一名學生對筆者說:“新型的學習方式促進了我們學習的興趣。在這上面可以瞭解自己的問題、錯的知識點等,同時上面有許多精品的課程,名師課堂。我很喜歡在上面學習。”

精準備課有助實現因材施教

其實,剛開始推廣智慧校園信息化系統時,教師並不認可。如今,許多老師發現利用新平臺節省時間,而且配合數據分析還可以瞭解個人學習軌跡、班級學習情況、學年整體情況,這為教學起到很好的作用,信息化系統提供的數據可以更為精準地輔助教師教學,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天津第十九中學八年級英語教師張亞輝表示,新系統節省了教師各種統計時間。每天至少花費1小時為學生準備作業、批改作業、統計準確率。現在通過系統教師在題庫中選擇合適題目,學生自主作答後,系統自動評判對錯,並且把知識點羅列。同時會將每個學生的對錯情況記錄,並統計評判每道題目的準確率。藉助平臺可以大大提高教師的效率,給教師更多時間用於教學。

“目前,相關係統主要集中在數據收集,我們希望通過信息化手段,不僅僅是提高學生課業水平,同時搭建學生、家長、教師彼此互相瞭解的渠道,通過各項數據收集,更為客觀地對每個學生進行素質評價,幫助學生共同成長。”天津市第十九中學信息中心主任胡嘉表示,“我們可以藉助系統進行個體數據歸總分析,希望未來基於數據的增加,教師可以通過數據簡單預判,形成更為科學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全方位提高。”

騰訊進校園定位數字化助手

天津市和平區教育局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盧冬梅介紹道,和平區教育局通過“一個開放平臺+一個應用生態圈”的模式構建了教育信息化生態系統。在應用的推廣和使用上實現兩層建設,區級範圍內有共性需求的應用,實現區級建設、集中推進。同時,各個學校也會根據自身的教學需求和定位,進行特色應用的建設。最終,實現區域共性建設和學校特色建設的相融合。

據稱,和平區採用了底層數據平臺,四款產品中以騰訊的智慧校園產品為使用核心,基於強大的微信平臺,實現信息技術與現有生態的融合。目前,和平智慧校園已經覆蓋全區60%以上中小學,現有使用者已達58588人,其中,學生22339人、教師2787人、家長32526人。

事實上,進入中小學校早已成為在線教育機構的重要發展路徑,並且很多學習類APP實現了“大規模”進校園。可是,面對學習類APP存在的亂象,教育主管部門出臺政策,實施更為嚴格的管理,大有將學習類APP“請”出校園之勢。

與之相反,騰訊進校園的腳步卻在不斷加快。對此,騰訊智慧教育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中,騰訊的定位是數字化助手,“教育的事情肯定還是教育專家們來完成,我們希望提供提升效率的工具,把連接建立起來。”技術和產品輸出是現階段騰訊進校的主要方式。


學習類APP遭遇“大清洗”,騰訊靠什麼進駐1.4萬多所學校



作為面向各級各類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推出的移動端校園智慧生態圈解決方案,騰訊智慧校園整合騰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核心能力。基於學生的多元數據分析,利用數字化工具建立學生數據庫,對校園環境、學生行為、學生日常表現等各方面相關性和影響機制進行了時政性研究。

目前,騰訊智慧校園還處於前期硬件進校,打通數據鏈的階段。“現在的核心還是要把數據不遺漏、真實地記錄下來。未來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展示、組合和解讀數據,還需要根據教育局的管理訴求和不同學校的需求,再提供更細緻的服務。”騰訊智慧教育相關負責人如此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