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文章摘自公眾號:豫建贏臻(yingzhenzixun)

朋友是美食打卡狂人,住在上海那座精緻的城,她熱衷尋覓一切好吃好看的食物。

每次翻開她的朋友圈,一張張詳細的美食地圖便展開在眼前,她的簽名亦瀟灑,「住在這裡,最不能虧待的就是胃口。」

朋友們都很羨慕這份儀式感,而只有一少部分人知道,愛吃的代價,是三年來胖起的二十斤。

她曾詢問過我關於減肥的各種辦法,也在朋友圈立下無數個「月減10斤」的flag。

然而在在讓人眼花繚亂的美食前,朋友的減肥事業擱置了一次又一次。

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直到今年年中,在姑娘們都渴求顯露纖細腰身的季節,朋友買來全套跑步裝備,終於下決心認真減肥——

朋友圈3公里的跑步曬照,幾周後變成5公里,甜膩精緻的下午茶變成新鮮的水果,晚餐換作健身房訓練照,偶爾發一兩張自拍,證實減肥確有成效。

正當我們期待著更多的分享,突然間,美食和跑步記錄都不見了。

我們都以為她放棄了。

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三個月後,朋友圈上出現了一張照片,瘦掉二十五斤的她,剛剛跑完人生中第一場馬拉松,看客們驚訝,綽號是「墩墩」的她,竟有一雙模特般的腿。

那瀟灑的簽名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這一句——

「自律,生長,愛美食,也愛其他。」

我認識一位自由職業者,每年他都會在微信上消失一段時間。

他說,這是最近幾年在嘗試的一種增值方式。

做自由職業者十年,賺錢已經不必太辛苦,但生活卻愈發忙碌,在快節奏下保有初心、維持生活的規律變得很難。

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每當覺得焦慮,他便在微信名字旁寫下「閉關中」這幾個字,朋友圈停止更新,沒有人能找到他,誰也不知道他在做什麼。

這樣的一段時間,不必每天回覆幾百條微信,也少了很多來自朋友圈的干擾,他逼著自己慢下來,真正沉澱下來,回顧,總結,思考這一段時間的得與失。

朋友說,通過這幾年的嘗試,「微信閉關」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個焦慮的世界裡,他終於為自己找到一個難得的冥想機會。

這既幫助他重溫初心,又令生活重歸正規,是對過去的覆盤,也是對未來的衝刺。

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最好的奮鬥狀態,原是精神上的獨處。

最近兩年,我發現微信上陸續有很多朋友關閉了朋友圈。

在小範圍的圈子裡討論了一下,得到這樣的結果,一部分朋友,覺得微信上魚龍混雜,不願意和所有人分享自己的生活。

還有相當一部分朋友,突然關閉了朋友圈,是在做「憋大招」似的努力。

曾經熱衷把所有夢想公開的我們,漸漸不再把追逐的過程公之於眾,朋友圈裡只剩下程碑式的記錄。

我們越來越相信奮鬥應是一個孤獨的過程,看客再多的「贊」和留言亦或是假裝不理,都不能讓夢想更快地實現。

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你一定有過類似的經歷吧,在朋友圈寫下「月減十斤」的目標,或者請大家監督自己「每週讀一本書」,寫下的時候很豪邁,堅信這次一定會實現。

然而實踐過程卻極為緩慢,等到拖沓許久,再想起來那天的誓言,既辜負了朋友的鼓勵,也有種讓「壞人」得逞的感覺。

他建議,要想更好地實現個人目標,就要抵制住宣佈目標的誘惑,延遲社交承認帶來的滿足感,用「做」取代「說」,通過不斷的努力給自己更踏實的滿足感。

我喜歡在朋友圈上認真分享生活,但也會對自己的目標有一些保留。

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我越來越理解那些在朋友圈上突然消失的人。

想來我人生每一次重要的進步都發生在極度專注的狀態下,遠離外界的聲音,排除一切干擾,精神上的獨處為靈魂提供了隱秘的空間,任它自由地成長。

這實現目標的過程,快慢由自己掌握,每一點進步,沒有壓力的參與,也不因誰的阻力繼續,我享受這樣的感覺,喜悅是踏實的,由心而生。

那些突然消失在朋友圈的朋友,他們的每一次出現,也許都是一次重生。每個人在以默默的方式成長著,不再因什麼打亂自己的節奏。

朋友圈“閉關”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