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覆滅後,《李秀成供狀》都寫了什麼?

《李秀成供狀》寫了什麼?

滿清咸豐十一年,

曾國荃攻克安慶,天京局勢日益孤困;同治二年,曾國藩命湘軍合圍天京。太平天國大將李秀成自蘇州潛入天京,苦勸洪秀全棄城南逃,秀全不允。

七月,曾國荃進攻鐘山,築炮臺於其上,日夜發巨炮轟擊。又發太平門地雷,炸塌城牆二十餘丈,清軍趁機攻入天京,李秀成急忙攜洪秀全的兒子逃遁。曾國荃命令緊閉城門,封堵缺口,四處搜殺叛軍,共計三日不封刀。秦淮河上屍首如麻,全城百姓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三歲幼兒匍匐道路,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天王府內婦女多自縊,或投護城河而死。中國人殺戮中國人,未有如此之慘也。同為儒將,忍而能殺之曾國藩不及王陽明遠

太平天國覆滅後,《李秀成供狀》都寫了什麼?

清兵屠城

彼時,李秀成帶九名騎兵自天京突圍,往方山逃去。他們白天不敢行路,隱伏在山廟裡,隨身攜帶珠寶尚多。天黑後,才下山行路,忽然記起珠寶遺落在廟裡了。不巧,偏偏又在山裡迷了路,折騰一陣,差不多天快亮時才來到一條河邊。有漁民發現了他們,走在前面的六個騎兵都被聚集的村民殺死了。

李秀成只得下馬隱伏在深草中,但還是不幸被發現,他的部下想要拔劍殺害村民,李秀成制止說:“此天絕我,毋傷良民。”有一個農民認出李秀成是忠王,說他“愛百姓厚”,提議大家送他回廣東太平軍的殘部去。李秀成為了買通村民,就帶他們回山廟裡拿珠寶。村民們勸他剃髮,李秀成不肯。後來就被這些村民藏在家中,不巧這事被其他村民知道了,村民們紛紛來索要財物,沒得到珠寶的不願放李秀成走,於是向官府高發了他,終於被曾國荃軍逮捕。

曾國藩親自來安徽提審李秀成,秀成自稱“我心悔已遲,是以將國中一切供呈。”於是寫下了七八萬字的《供狀》,希望能夠免於一死。曾國潘得到《供狀》後,把裡面諛頌的詞句以及其他重複內容刪除,只保留了三分之一。這篇供狀站在太平天國的角度敘述了那段歷史,與之相反,《清史稿·洪秀全傳》則站在清廷的角度來講述。我們只要結合這兩篇文字,就可以對太平天國的概括得出一個較全面的認識。

太平天國是怎麼興起的?

《洪秀全傳》其實就是一篇太平天國史,天國存在的十四年裡,無日不戰,因而裡面盡是各種戰役的記載,讀起來冗雜不堪。為了敘述清晰,我們只能撇開那些無關緊要的戰役,單單來講述天國運動的始末。

太平天國的創始人是洪秀全,他曾跟馮雲山一起拜朱久疇為師,共同宣傳拜上帝會。九疇死後洪秀全成為教主,在廣西等地佈道,他自稱是上帝的次子,勸世人敬拜上帝,並說不拜的話會被蛇虎咬。愚民們都是怕死之人,因而紛紛聽信他的說教。當時廣西饑荒頻發,盜賊多有,湖南廣東又有多人作亂。洪秀全趁機跟楊秀清創立保良攻匪會,以此為名來練兵籌餉,歸附的人日益增多,裡面不乏海盜等亡命之徒。其中馮雲山讀書多謀,勸洪秀全在丁未起兵,以應“紅羊”之讖。於是,秀全果然在金田發動起義反抗清廷,並開始了前期的遊擊生涯。

太平天國覆滅後,《李秀成供狀》都寫了什麼?

反清起義

咸豐元年洪秀全自封天王,帶領部隊遊擊廣西,四處遭到官軍的阻截,士氣大損。為了聚攏人心,他才建號太平天國,並設置軍職,分封諸王。二年,太平軍從廣西遊擊到湖南,圍攻長沙不克又北上攻打武昌。城拔之後,洪秀全令百姓蓄髮束冠巾,並演說弔民伐罪之意。三年,清廷命向榮為欽差大臣,領兵打武昌,太平軍棄城而走,順著長江東下。接連攻克九江等地,最終直抵南京,僅圍攻兩天就拿下了城池。城中百姓死者四萬餘,太平軍共閹割了三千多名男童,以發洩清軍守城之恨。

此時洪秀全已經擁有了六十多萬的精兵,進城後他還專門拜謁明孝陵,自稱:“不孝子孫洪秀全得光復我大明先帝南部疆土,登極南京,一遵洪武元年祖制。”定都金陵後,羅大綱建議統帥移駕河南,與清廷爭鼎中原,以圖北伐,直取清室;不然就先南下統一九省,然後再分三路北伐,會獵燕京。並說:“

若懸軍深入,犯險無後援,必敗之道也。”但楊秀清不同意,反而命林鳳祥等孤軍北伐,期望速取北京。羅大綱只好私下感嘆:“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屬無類矣!

太平天國覆滅後,《李秀成供狀》都寫了什麼?

太平天國捨棄集中兵力北伐燕京的戰略構思

太平天國實行什麼樣的制度?

定都南京後,太平軍才開始建立政治制度,以朝內為中央機構、軍中領兵作戰、守土為地方政權。形成一個“臂指使應,統系分明”的官吏系統,而且權力高度集中在朝內,故孫中山說:“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天國的政務主要包括宮室制度、宗教制度和軍政制度,宮室制度是專制君主制,每次議政都由洪秀全升座中央,放下紅幔,諸王分坐左右,議罷則退朝;宗教制度仿造西方民主制,每天中午洪秀全登臨說教臺演說,說教的時候官民都可以進來聽講,有意見的還可以登座陳說;軍政制度是早期天國的主要大政,其機構為軍政議事局,首腦是軍機商局長。每有戰事籌劃,則東王楊秀清主座,諸將左右座,共同討論形勢,然後再定下出師的決策。

天國迫於清廷的壓力,實行軍國式的統治。東王楊秀清既在外領兵作戰,又遙控都中朝政,國中缺乏政治建設,軍人專斷風行,再加上集權的體制,自然會引發日後的內部爭權災禍了。後來輪到李秀成主導軍政議事局時,他又長期據守蘇杭,不在南京。洪秀全又屢屢大封,導致無人不王,丞相滿朝,大家各持一軍,不能相下。服從調遣的恐怕只有陳玉成一軍,因此在咸豐八年之後,戰局日益危亡。

其次,軍國的冗官現象非常嚴重,總計男女官就有三十餘萬!

太平天國覆滅後,《李秀成供狀》都寫了什麼?

天國制度

太平天國為什麼衰落了?

天國在南京找到根據地後,在北面與清廷爭武昌,南面爭江西。清廷設江南大營,威脅天京。楊秀清對部下說:“江南大營不走,吾輩無安枕日矣!”因為天京乏糧,所以他下令把城中年老無姿色的婦女全部放出去,聽其自散;同時把年齡在十五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婦女分配給眾人,不願意的就要殺掉,有些婦女為此而自盡,死者萬計。

咸豐六年,楊秀清趁清軍乏糧之跡,夾攻大營,清兵被迫退守丹陽,主帥向榮病死。至此,楊秀清的威望達到了極盛,而洪秀全日益身居不出。外患一解,內爭就起來了,楊秀清欲取洪秀全而代之,曾脅迫其對自己呼“萬歲”。洪秀全不能忍,於是召韋昌輝來密謀除掉楊秀清。韋昌輝假命往東王府請命,在宴席上刺殺了楊秀清,並說東王要造反。於是關閉城門,全城搜捕東王的黨羽,餘黨被迫與韋昌輝黨羽互相鬥殺。

洪秀全的妻子賴氏

趁機勸洪秀全趕盡殺絕,於是洪秀全就假裝歸罪韋昌輝酷殺,要杖打他以慰東黨。不料東黨的人前來圍觀的時候,卻全被包圍起來殺絕了,前後死者近三萬人。石達開聞亂急忙回朝,譴責韋昌輝自相殘殺,韋昌輝大怒,還想殺害石達開,後者只好翻牆而逃。韋昌輝便把石家的人都殺光。洪秀全也指責韋昌輝,昌輝舉兵攻秀全,不勝而逃,最終被捉獲並伏法。

太平天國高層因爭權而互相殘殺,洪秀全的民族觀念也便縮小為宗族觀念,他只信任同姓的洪仁發和洪仁達。軍機商局長楊秀清死後,軍政議事局的權力也逐漸衰弱。洪秀全內政全委之宗室,軍政則交予李秀成、陳玉成等,天國制度為之一變。

李秀成在《供狀》裡說天京事變以後,天國裡的人都“各有散意”,之所以沒有投降,是因為傳聞清廷“凡拿是廣西之人,斬之不赦,是以各結為團未敢散也。若清朝早肯赦宥廣西之人,解散久矣。”太平天國時期無日不戰,城池屢次異主都會出現大規模傷亡,很少出現不戰而降的現象,這是因為滿清政府樂於看漢人自相殘殺,所以不肯懷柔赦免,這也是導致太平天國戰爭死亡人數巨大的原因之一。

太平天國覆滅後,《李秀成供狀》都寫了什麼?

忠王李秀成(1823—1864)

太平天國最終覆滅

天京事變後,天國屢陷危局,辛虧天京糧草充足,且陳玉成率兵往來江北牽制清軍。為此,曾國藩制定了滅亡天國的戰略:

第一要想剿滅太平天國,一定要攻破南京,覆其老巢。而且南京是太平軍必須救援的地方,只要攻其必救,便可避免跟陳玉成的太平軍打游擊戰;

第二要想攻南京,首先得分重兵把守滁、和,去其屏障,斷絕蕪湖的糧道;

第三要想駐守滁、和,就得先攻破位於安慶的陳玉成。

太平天國覆滅後,《李秀成供狀》都寫了什麼?

曾國潘為滿清政府剿殺太平軍

這個戰略思想的制定決定了未來的走勢,雖然過程還經歷了許多曲折。李秀成就警惕到天京糧草的問題,曾與眾將商議多購糧草,為持久之計。可洪秀全卻罵他:“

爾怕死!我天生真主,不待用兵而天下一統,何過慮也?”宗教愚昧人乃至於此。洪仁發等還用鹽引、牙帖之法來搜刮民財,腐敗至此,怎能不亡。

同治二年,陳玉成被清兵剿滅,李秀成知道後,頓足哀嘆:“吾無助矣!”十一月,清兵克復蘇州之後,李秀成苦勸洪秀全趕緊放棄天京。秀全侈然高座曰:“我奉天父、天兄命,令為天下萬國獨立真主,天兵眾多,何懼之有?”秀成說:“糧道已絕,飢死可立待也!”秀全說:“食天生甜露,自能就飢。”所謂的“甜露”就是雜草。秀全迷信昏愚皆如此類。

三年正月,曾國荃完成了對天京的合圍,城中糧草已經斷絕了。為了節省糧食,太平軍只好驅逐婦孺出城。二月,洪秀全以金陵危急,服毒而死。用上帝教法收斂,繡緞裹屍,秘不發喪。

六月十六日,清兵破天京,燒殺十餘萬人。又搜掘洪秀全屍首,戮而焚之,李秀成、洪仁發、洪仁達等皆誅於市,天國終於覆滅。

《清史稿》雲:“

中國(滿清)危亡,實兆於此。成則王,敗則寇,故不必以一時之是非論定焉。”此真乃史家之言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