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一場“Epic”的生存建造之旅。

要說起PS3/360世代最為風光的廠商,Epic必有一席之地。這家早在世代之初就憑藉《虛幻競技場》和家當虛幻引擎嶄露頭角的開發商,在上代主機大戰週期中可謂大放光彩。作為遊戲軟件開發商,為Xbox陣營貢獻了《戰爭機器》這一實力大作,併成長為如今微軟的扛鼎IP之一;而在引擎授權方面,憑藉著強大性能與優秀易用開發而被諸多第三方遊戲廠商接納采用,經典作品滿屏開花的虛幻3引擎毫無疑問也是上世代的最大贏家。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隨著主機硬件世代的更迭,新一代引擎勢在必行,3A大作的開發成本也水漲船高。Epic在2011年公佈了虛幻4引擎的同時,也宣稱自己會從傳統高成本3A遊戲開發中抽身,轉而研發一些中小規模,以網絡服務為主的作品。在這個時機點誕生了一款遊戲《堡壘之夜》——它既是Epic第一款用以展示虛幻4引擎的遊戲,也代表了其轉型之路的方向與決心。不幸的是,這款結合塔防元素與Minecraft創造風格的射擊遊戲一拖再拖,從宣佈之後就了無音訊,直至6年後的今天才官宣將其提上了日程。

而在它遲到的這段時間內,大量虛幻4引擎的作品早已鋪開,從3A大作到精緻獨立遊戲,甚至是國產網遊,都早就進入市場搶佔先機。作為Epic最長期的項目之一,《堡壘之夜》的遲到已經無法帶來驚喜,那麼Epic堅持將其開發出來併發售而不是作為虛幻4的商業宣傳案例,目的何在呢?

行家出手,就知有沒有

虛幻引擎一直以來都是第三方廠商的摯愛之選,但一些實力不過硬的廠商也經常打著虛幻的強力標語,次世代畫質的噱頭,這樣的宣傳措辭想必大家都已聽膩了,而實際體驗卻是一塌糊塗。帶有沙盒生存、搶先體驗以及網遊標籤的遊戲更是不少玩家規避不及的“雷區”。但這一次《堡壘之夜》中,Epic本尊可謂完美詮釋了虛幻4的正確使用方法。

首先,《堡壘之夜》走的並不是《戰爭機器》那樣追求逼真畫質的路線,而是採取了偏卡通的畫風與人物,整體畫面很容易讓人想起EA的《植物大戰殭屍:花園戰爭》系列。當然,各種異常天氣與風暴中心的粒子特效可謂華麗無比,毫不含糊;而且環境中充滿了大量可互動的物件,即便在地圖上大量建造或是海量怪物侵襲時,也很少出現掉幀現象,整體如絲般順滑。遊戲目前雖然沒有配置亞洲服務器,但延遲通常也保持在50ms內,打擊手感初上手或許會不習慣,但玩久了便能感覺到其紮實。實在不得不佩服Epic的優化水平。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遊戲時的激戰場景十分華麗


風暴之夜,無人獨自存活。

來說說遊戲本身。《堡壘之夜》是一款主打多人合作的遊戲,團隊分工顯得十分重要。遊戲中一共分為四大職業:高機動且擅長近戰的忍者、擅長強化要塞防禦的建造者、堅守後方輸出的士兵,以及能運用多樣道具和增益的外來者。

每一個職業種類都有數十個不同的英雄,選擇面非常廣泛。每一個英雄都能帶來獨立的增益,諸如士兵可以帶來火力增援的被動,而外來者可以激活地圖上的強化球,帶來速度增益等等。英雄的被動天賦都與一項獨特的機制掛鉤,將它們組合才能事半功倍。而英雄自身也可以通過升級來解鎖更多技能,史詩或者傳奇級別的還能比普通英雄升級至更高層次。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不過遊戲強調合作的性質也使得那些試圖Solo的玩家有些難以生存,儘管初期還算得上是各打各的,但本作從中期開始難度遞增較快,四面八方湧來的攻勢加上多樣的怪物組合,想要獨自應付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也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而且遊戲中的評分與成就直接影響到你最後的寶箱質量,所以非常可惜,《堡壘之夜》幾乎沒有對獨狼玩法做出任何鼓勵式的加成,在這裡SOLO是一種效率和回報都很低的玩法。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不要尋求庇護,自己建造庇護

技術是Epic的特長,講故事只能說勉勉強強。《堡壘之夜》的劇情簡單也易懂:地球上突然遭遇了一場強烈的異變風暴,風暴籠罩了絕大多數的地表,從這種紫色的霧氣中誕生出了以“Husk”為首的怪物。而作為少數僅存的人類之一,玩家需要在各地建立起名為風暴護盾的力場生成器,它能形成護盾並隔離紫色霧氣,阻絕Husk的侵襲。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是不是有種植物大戰殭屍的風格

遊戲的主線任務也由此展開,一臺搞怪的機器管家Ray會全程指引你的行動,來進行拯救地區、回收數據等活動。但任務的主體形式通常是唯一的,即圍繞著尚未建成的某個重要物件展開防守,然後就是佈置陷阱,建造防線,擊退幾波敵人。這一點又有些類似於《獸人必須死》。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本作的特別之處在於材料收集這一環節,主要建築資源分為木材、磚石以及鋼鐵。每人都會擁有一把耐久度無限的“鶴嘴鋤”,它幾乎能摧毀並分解環境中的一切物件。小到路邊的廢棄罐頭,大到直接把雙層建築連根拔起,分解成碎石…而且遊戲中的每一個關卡都採用了小沙盤+部分隨機生成的設計,使得探索上也有了一定的驚喜感,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山疙瘩裡可能藏著閃閃發光的寶箱。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沒有路就自己造

在建造模式下,《堡壘之夜》的編輯模式也非常容易上手,玩家可以輕便地從幾種基礎模型中進行簡單的塑形和轉換,隨意將一整塊牆變成矮護欄和大門都非常方便。由於這個特性,它的功能並不限於大張旗鼓地構築堡壘防禦,即使是路邊的小型遭遇戰,或是某些陡峭地形都可以善加利用。上不去某個地方?隨時隨地來一個梯子代步!

隨著後期解鎖藍圖,我們也可以進行更高級的建築,其中包含著不少有趣的設計,諸如傳送梁和跳躍墊等等。雖然理論上存在著大神建造出“別人的堡壘”的可能性,但大部分情況下看,本作的建造系統更類似於《輻射4》裡的村落系統,而不是MC中的建造——只是在一定的框架內提供方便簡潔的建造選項。而且遊戲中的大部分任務都是一次性的,你建得再好,任務完成後還是被推倒。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當然,每個玩家都會擁有一座自己的要塞以及要塞任務,在要塞中,玩家的建築進程會被保留,而防衛要塞的任務也可以讓你用來展示自己的成果,但這樣的任務在主要流程中的佔比很少。

重裝升級,武裝到牙齒

另一方面,《堡壘之夜》也集成了英雄與技能樹等系統,那升級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不僅僅是英雄,包括所有分支的倖存者、武器、陷阱以及建築等都是可以升級的,即使是遊戲開局時不起眼的小木釘也可以被重裝加強。品質評級也被運用在所有的分支中,那些傳奇或者史詩等級的物品就擁有更高的升級上限。對於那些想要武裝到牙齒的玩家,遊戲裡深度可挖掘的內容絕對會讓你目不暇接。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保衛家園,自然是人多力量大

在《堡壘之夜》的故事劇情中,玩家的第一視角實際上是在扮演“指揮官”。在這場大異變中,你的任務是指揮英雄的同時,解救那些分散在各地的倖存者。事實上,本作還有一套龐大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除了在遊戲中的支線任務解救倖存者外,更直接的來源是通過完成各種任務條件以及通過開(ke)箱(jin)獲得。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說起這些倖存者,雖然他們需要玩家去解救,可決不是什麼繡花枕頭。玩家可以指派這些倖存者組成“後援小隊”,而每組小隊一共可以容納1名領導與7名成員,共8組。每一個倖存者都擁有著自己獨立的個性與標籤,諸如激進、好奇心等,當領導者與組員擁有相同的個性能力時,獲得的增益也會越大。合理適配成員可以為你提供防衛/科技/進攻等屬性的加成,並讓你的Home Base評級提升,也會強化英雄的屬性。如果你想的話,還可以指派英雄或者人物進行“遠征任務”,花費較長的時間來為你獲取資源。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除此之外,除了在後勤支援外他們也可以直接提槍上陣,這類被稱之為“防衛者”。玩家可以在遊戲進程中通過建造前哨站來召喚它們,為抗擊Husk大軍出力。防衛者同樣也可以升級,只不過武器需要玩家給予,而且要塞和其他任務的防衛者是不共用的,找齊足夠的槍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時間吞噬機器

儘管《堡壘之夜》複雜的系統為遊戲提供了足夠的深度和廣度,但諸多混雜也使得對應的上手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就主線而言,遊戲的第一幕為Stone Wood小鎮,能力需求以及怪物的等級都較低,而每一個任務都會介紹小部分新的內容。Epic試圖循序漸進地安排一系列任務來讓玩家理清遊戲機制,我們可以視作教學階段。然而,這個所謂的教學階段,大約就提供了數十個關卡以及二十幾個小型任務,如果不與好友組隊或是沒有該類遊戲經驗的,光是這一幕就會耗費十幾個小時的時間,真可謂2017年“最長遊戲教學”。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戰利品也是遊戲中重要的一環,《堡壘之夜》的掉落與一些傳統網遊常見的日常簽到或任務設計類似。滿足條件會送寶箱以及一種名為Llamas的小型木馬飾品,包含著許多正常流程難以獲得的高級材料。除去氪金外,這是你在遊戲內獲取重要材料以及人物的主要來源。雖然回報不錯,但想要金裝滿身,還是得化身成爆(ke)肝(jin)戰士。某種意義上,本作可以看作另類的“刷刷刷”遊戲。

除此之外,遊戲中有一個名為研究系的分支,獨立於傳統的技能樹。研究能提供許多屬性增益以及新技能,從數量上來看,一點也不比技能樹少。但研究需要獨立的研發點數來解鎖,而研發點數則通過每日的積累,與現實時間掛鉤,並且設有最大儲蓄上限。也就是說玩家必須保持一定頻率的登陸,才能讓研究技能火力全開。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幾乎所有關於《堡壘之夜》的系統與升級機制都需要大量的時間,這樣的設計實則是一把雙刃劍。它能使那些有好感的玩家保持更高的用戶粘度,但另一方面,冗長的升級與教程也有可能在尚未領略到樂趣之前就讓他們止步。不過考慮到未來《堡壘之夜》將會轉化成免費模式(F2P),這樣做倒也可以理解;不過若是把它當做傳統3A或是單機來玩的話,多少會覺得有些肝不動。

一次別樣的“搶先體驗”

雖然《堡壘之夜》並不是Epic轉型計劃下的第一部上市作品(Paragon捷足先登),但其海量的內容與完美的優化讓你很難想象這是一款打著“Early Access”的遊戲。尤其是近年以來,數不勝數的帶有殭屍、生存、建造等標籤的遊戲拿著“搶先體驗”作為擋箭牌,更新速度極盡敷衍之能事。而《堡壘之夜》毫無疑問是泥石流裡的一股清流,絕對可以讓那些對“搶先體驗”四個大字恐懼的玩家大為改觀。


趣味橫生的多人合作——《堡壘之夜》

當然,現階段也並非完全沒有弊端。相比其他遊戲在體驗階段給人拋出核心玩法嚐鮮,在細枝末節處不走心的做法,《堡壘之夜》選擇在分支/系統上堆疊完善的內容,然而其核心玩法相比起飽滿的分支卻顯得十分單薄。只有PVE模式——對於Epic目前打下的良好框架而言,玩家渴求著更多自由的沙盒建造模式以及PVP等玩法,若是Epic想要將本作長期、成功地運營下去,改進多樣性是必不可少的。

總結:

《堡壘之夜》一直以來保持著遮遮掩掩的神秘姿態,然而看似霧件的它卻沒有被開發進度所拖累,反倒是以令人驚訝的姿態出現。它吸收了許多業界標榜的精髓與時下流行的元素,也沒有試圖在每個單一的元素與系統上做到登峰造極。但這些混雜的元素被高效地統合在一起,不至於喧賓奪主,加上Epic爐火純青的畫面技術,遊戲那輕快的節奏、幽默詼諧的風格,使聯機對戰的樂趣性十足。更難能可貴的是,它還摘掉了近年來“Early Access”的負面含義,穩定的遊戲環境加上海量可體驗的內容,喜歡這個類型的玩家很容易無法自拔。

可惜的是,限於本地化和平臺的限制,加上本作完全依賴多人合作的性質,使得《堡壘之夜》的門檻有些略高。單一的任務目標設計以及需要大量時間的升級機制,容易消磨玩家的耐心與樂趣。但瑕不掩瑜,如果你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那麼它絕對是這個暑假中值得一肝的聯機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