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惠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決勝階段,制定好我市“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共惠州市委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對制定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決勝階段

(1)“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成就,為我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二五”期間,面對國內外複雜多變的發展形勢,在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下,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緊緊圍繞“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紮實實施平臺構建、產業培育、企業成長、縣區趕超、惠民倍增、人才雙高“六大計劃”,較好完成“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環大亞灣新區和仲愷高新區兩大平臺建設紮實推進,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排名穩居全省第5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突破40%,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突破,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政府公共服務總體滿意度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實現全國文明城市“三連冠”,蟬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紮實推進,節能減排全面完成省下達任務,獲評國家森林城市;依法治市穩步推進,加強黨的建設取得新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惠州發展不平凡的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十三五”時期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奠定了堅實基礎。

(2)“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機遇新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勇於實踐、善於創新,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十三五”時期,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綜合研判國際國內形勢,我市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困難挑戰。

——— 從全球態勢看,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世界經濟總體延續緩慢復甦趨勢。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以信息技術為先導的新技術廣泛應用並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對生產生活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發達國家推動“再工業化”重塑競爭優勢,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利用低成本優勢加速吸引產業轉移,全球產業結構和貿易規則深刻調整,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度調整,對我市融入全球化承接國際產業轉移、運用新技術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既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

———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廣東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前列,轉型升級邁出重大步伐,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得到重大提升,物質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但也面臨新常態下的深度調整與轉型攻堅。這些新常態下出現的新趨勢,既有利於我市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也為我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實現“換擋不失速”帶來了挑戰。

——— 從惠州市情看,經過多年發展積累,我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環境日益優化,大項目帶動效應日趨顯現,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成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勢能不斷積累、基礎更加厚實。同時也面臨不少突出問題和挑戰,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產業結構不夠優,發展質量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切實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進取意識,科學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形勢變化,有效破解發展難題,奮力開創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新局面。

(3)“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定一個核心目標,實施一個核心戰略,突出一個核心要求,明確一個核心標杆,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改革創新、率先跨越,推動實現經濟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公平、生態良好“五位一體”協調發展,推動黨的建設邁上新臺階,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為廣東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目標多作貢獻。

——— 堅定一個核心目標,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圍繞實現這一核心目標,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突破,著力破解總量不夠大、結構不夠優、質量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等突出問題,著力建設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提升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

——— 實施一個核心戰略,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實施這一核心戰略,高標準規劃建設潼湖生態智慧區,打造引領全市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設仲愷高新區和環大亞灣新區,發揮重大平臺在實施創新驅動、承載重大項目、聚集先進生產力、推動產業升級中的基礎性作用;重點抓好創新能力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工業技改等工作,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 突出一個核心要求,即新常態對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圍繞這一核心要求,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與快、內與外、破與立、大與小、遠與近等重大關係,推動穩增長與調結構並舉、內外源經濟協調、改革舊體制與建立新機制銜接、發展大企業與扶持中小企業並重、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結合,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推動實現新常態下新發展。

——— 明確一個核心標杆,即全面對標深圳。在向其他兄弟市學習的基礎上,全方位向深圳學習,加快推進與深圳的先進理念、科學規劃、創新經驗、改革思路、基礎設施等對接,主動接受深圳的輻射帶動,不斷激發發展動力和創新活力。

(4)“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並與中央和省有關規劃相銜接,“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 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深入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紮實推進“六大計劃”,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更好,人民生活質量更好,生態環境質量更好;經濟實力邁上新水平,創新驅動能力邁上新水平,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邁上新水平,社會和諧邁上新水平。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成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5%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力爭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圓滿完成,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 基本建立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全面完成中央、省委和市委提出的各項改革任務,率先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

——— 基本建成法治惠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地方立法權有效運用,基本形成完備的地方法規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成為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市,實現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三連冠”。

——— 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提升。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高標準穩定達標,空氣質量處於全國前列。耕地保有量保持穩定,森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主體功能區佈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5)“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思路。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更好質量更高水平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核心目標,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著力強化跨越發展的動力、法治、組織“三大保障”,厚植髮展優勢,破解發展難題。堅持創新發展,把創新擺在全市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創新貫穿黨委政府一切工作,讓創新創業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堅持協調發展,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促進經濟與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形成均衡協調發展新格局。堅持綠色發展,把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加快推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綠色化,保持惠州好山好水好空氣,建設綠色美好家園。堅持開放發展,堅持內外需協調、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智並舉,加快融入全球化步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構建開放新格局,增創競爭新優勢。堅持共享發展,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踐行“由民作主”理念,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讓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堅持深化改革,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堅持問題導向,繼續先行先試,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堅持法治引領,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倡導弘揚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設法治經濟、法治社會、法治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著力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強化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