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你有注意到你有哪些习惯吗?

这些习惯是好是坏?又是怎么形成的,你都了解吗?

每个人,拥有着不一样的习惯,从而形成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自己。

有些人说:我习惯了6点起床。我习惯了下午3点的时候吃饭,每天只吃一餐。南方的小哥哥说,我习惯了每天晚上都洗澡,不洗澡我就浑身难受。北方的小姐姐说,我习惯3天洗一次澡,因为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和保护皮肤。我习惯了每天看2个小时的书。我习惯了下班回去要看电视。我习惯了每天早上都去户外跑步。我习惯了晚上去酒吧喝酒跳舞。我习惯了抖脚。我习惯了正襟危坐,昂首挺胸......


每个人的习惯不尽相同,所塑造出来的人格魅力也不同,或是充满了书香气息,或是散发着荷尔蒙青春洋溢,或是精神抖擞,或是气质萎靡,或是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有时候看着人家的腹肌,可能也会想:这身材真好,想当初我也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坚持不下去了呢?

习惯,真的是一把双刃剑,他可以把你推向云端,也可以把你推到谷底。那习惯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所谓的21天培养出一个好习惯靠谱吗?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大概学过生物的估计都会记得巴甫洛夫的狗——关于条件反射的实验。

每条狗一出生,看到食物多会产生本能的反应:分泌唾液以准备消化食物,这是一个自然的反应,或者说是无条件反射。后来,在每次送食物前几秒,都放节拍器的滴答声,这时狗狗在习惯之后就会将其与食物联系起来,视为送食物的信号,分泌唾液。而后,同样放节拍器的滴答声,尽管没有食物,狗狗还是会分泌唾液,由此,条件反射也就形成了。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那人的习惯也是这样形成的吗?

想一下,我们小时候,大概两三岁的时大人会开始教你如厕,再大一点会开始教我们使用筷子,教我们刷牙。于是我们长大后知道自己有便意要如厕的时候就去卫生间,看到饭菜会知道用筷子,早上起床要刷牙、洗脸,晚上睡觉前要洗漱......

这些都是人的基本习惯,是从小到大,在家长耳提面命的唠叨中形成的每个人都会有的动力定型,因此每天不用花费多少精力自然而然的就做了。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当看到一个条件刺激,比如天亮了,就会引起一个条件反射,因而就会起床,然后又会引起另一个条件反射,就要去刷牙洗脸吃早餐,不停的进行下去,上课或工作,吃午饭,午睡......这些条件反射日长月久的存在于你的生活中。

平时你不需要思考今天要做什么就已经将这些完成了。

而那些延伸出来让我们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如看书、学习,似乎每天都很艰难,每天都要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这又是为什么?

为什么那些事情如此容易就做到了,而想让自己去坚持健身、看书、学习,却总感觉很难坚持下去呢?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如果你一看到笔、纸、书之类的东西就想着自己应该看书了,然后立马就行动起来,久而久之还怕很难坚持下去吗?

说到底,就是没有形成一个条件反射,这个我一定要做的意识,就像下面的例子。

场景一:

小悦:今天好冷啊,小红,你今天要洗澡吗?小红:哇塞今天好冷啊,洗澡一定也很冷,不想洗了怎么办?小悦:那不如我们不洗了吧!小红:那怎么行,再冷也要洗,不然多脏啊!


场景二:

小悦:今天好冷啊,不想起床了......小红,你昨天说今天要去图书馆看书,去吗?(内心OS:去吧去吧,激励一下我,让我也去奋斗一下!)小红:额......这么冷,我还是不去了吧......


场景一里,因为习惯,也忍受不了“脏”,所以一定要洗澡;场景二,看书可有可无,既然天气这么冷,就放自己一天假好了。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如果真的想要培养一个好习惯,不妨先给自己找一个让人无从逃避、无从拒绝的理由,然后立马执行,不要变成了文嘉诗中一般: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巴甫洛夫的狗——习惯的形成


以德为本,身心同疗

喜悦心理健康俱乐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