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財聚財散湖商衰微

湖州商幫在國內國際競爭中逐步衰敗,背後隱藏著諸多複雜原因.。加以認真深素,結經驗教訓,發有益的啟示,可以成為當世之借鑑。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從表面看,湖州商幫衰微的原因是中國絲業的衰落。湖州商幫以絲業起家,絲業一直是湖州商幫的支柱,確如湖州籍絲綢商潘 潤生所說,湖州絲綢“不獨名聞全國,抑且馳譽域外”,“湖屬數十萬農工商賈,情以生存”。但進入民國後,中國絲業的衰落主要 有兩個原因:一是日本繅絲工業的崛起。1909年日本生絲出口首 次超過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生絲出口國,1925年其出口額已是 中國的2.6倍,至30年代初,日本生絲產量已佔世界的80%,是我 國生絲產量的五六倍,而輸出額已是我國的六七倍。江、浙、皖三省的廠絲,以前最旺時出口達十五萬擔,後減至六七萬擔,30年代初僅ー萬擔而已。二是由於人造絲的發明及大量廉價供應。人造絲髮明後,其質量逐年提高,而其價格遠較生絲為低,且具有耐穿美觀的特點,生絲不得不跌價以競爭。以上原因致使30年代初江 浙兩省生絲以半價出售都不可得,兩省抵押於銀錢業的絲繭總值達 四千萬元,以致新革登市,雖跌之每擔二三十元都無人問津,時人謂“比誠絲繭業空前未有之大劫”。絲業的衰落是湖州幫衰落的直接原因,民國時間政治人物陳果夫(浙江吳興東林鎮人)說:“蠶絲的衰落,使湖州新興工商業及湖州旅滬同鄉已成之事業“均在危殆與周零之中”。”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但絲業的衰落並不是湖州商幫衰微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湖州商幫的保守性。在絲業興盛的同光年間,湖州絲商獲得鉅額 財富,其積累的貨幣資本就是寧波商幫也只能望其項背。然而他們 沒有像寧波商幫那樣,當民族工業和金融業產生之際,及時將鉅額 財富轉化為近代產業資本。當19世紀未20世紀初,寧波商人把資本大量投向新式金融業時,湖州商幫卻把大量資本投向封建性很強的,趨於沒落的典當業、鹽業和土地。當此間寧波商人向近代工礦 航運各業廣泛投資時,湖州商幫卻主要投資自己熟悉的繅絲業和織綢業。據不完全統計,在1911年前湖州商幫創辦或參與創辦的38家企業中,繅絲工業有21家,佔55.3%。在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特殊國情下,民族資本在每一個行業幾乎都受到外資的強烈壓迫。寧波商幫因抓住了金融命脈,又從事多種事業投資,所以有較大的迴旋餘地。而湖州商幫儘管在絲綢業居領袖地位,但進入民國後,因絲綢業的衰落,典當、鹽業和地產業的沒落,無可奈何地衰微了。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30年代初,湖籍有識之士邱培豪中肯地指出,“湖州人致富 的由來,大都靠著絲業,其次為田地,典當和錢莊。現在絲價慘 跌,田地已不值錢,典當錢莊大有岌岌不可終日之勢”。又說湖州 同鄉,在上海置產和投資的很多,當時湖商最大的投資就是以上海中心的房地產行業,大大小的湖商紛紛在上海購置房產,因為靠了市面的興盛,交通的便利,可以不勞而獲,坐享其成,這些地 產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以四象之首的劉家為例,劉家在上海 出租房屋700多棟,房租收入達到了每月5萬元以上。今天在高樓 林立的上海,我們還可以找到一些精緻幽準的花園洋房,這些上個 世紀留下來的城市風景,有很多就曾經屬於湖商。湖商們不約而同 地進行的最大一筆投資,就是以上海為中心,輻射杭州和湖州的房 地產業。作為經濟中的基礎行業,一旦遇到社會動盪,房地產行業 就成為蠶食資產的巨大旋渦。但當時的湖州商人根本沒有考慮到這點,這也為湖商的沒落埋下了伏筆。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湖商之道後世可鑑

湖商雖已沒落,但湖商的精神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理念,蘊涵著巨大的精神價值。綜觀湖商的發展軌跡、文化背景、經營理念和經 營業績等,可把湖商的精神內涵歸結如下:

誠信經營

湖商以誠信為經營的基本原則,如清未湖商的代表人物陳熙 元、顧福昌在上海做生絲貿易時,前者因“誠篤”而被“中西絲商倚之為長城”,後者則以“忠信可行,蠻貊信然”著稱。不僅如 此,湖商誠信經營,還表現在以質取勝,以質取利。如清末南潟絲 商周昌熾對生絲工藝進行改良,創制出可和機械繅絲媲美的“輯裡 幹經”(輯裡土絲改良後的稱法),一時間風行於國際生絲市場, 獲利甚豐。又如劉鋪對待商業合作伙伴恪守誠信之道。他初入絲業 時和南潯“八牛”之首的邢賡星合資開辦絲行,但業務主要由他料 理,邢死後他一如既往料理絲行業務,而讓那的子孫坐享分成,最後又公正無私地和那家分割資產。在商品買賣上,劉鏞也奉行誠信 原則,注意從大處著眼,不在蠅頭小利上計較得失。他認為:“於 錢財出入,寸宜寬,尺宜緊。寸不寬,則所得者分,而必為眾怒之 的;尺不緊,則所失者寸,而即為啟悔之由。”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自強果敢

成就事業的湖州商人,必是有志向、有毅力、有能力、有修 養,且大多歷盡艱辛。在他們身上,彰顯著敢作敢為、能做能為的 魄力和膽識。他們具有堅初不拔的毅力和永不服輸的初勁;他們具 有戰略思維和全球眼光,學以致用,敢想、敢幹、敢闖,善於發現 商機,勇於捕捉商機,敢於爭得商機。湖商“敢為天下先,善為天 下先”,他們是在族群中勇於挑戰命運,實現自我,同時回報社會 的出類拔萃者。

開拓創新

湖商身上充滿靈氣,充滿智慧。他們能從宏觀層面上來判斷髮展方向,當宏觀層面不利於自己時,能很好地進行調整,由於有了 這樣的敏感性,所以總是充滿了創業的激情。1843年11月,上海 開埠,劉墉首先走進上海,開始直接與外國買辦交易,在短暫的時 間裡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與此同時,湖州絲商紛紛放開束縛,走進 上海,創立自己的事業。當年敢於走出南潯、走進上海,意味著湖 商敢於創新的精神,走出的這一步成就了湖商的千古業績。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士商並重

經營的外部環境是商人賴以生存、發展的各種外在因素的總和,包括國內外的經濟、政治、文化、法律、習俗、科技、自然資源等等。良好的外部環境,商人能順利地生存和發展,反之, 則步履維艱。歷史上,儒士們在經商之風的薰染下,逐漸認同商業意識。他們或在追求科場功名的同時,也力求獲取商業利潤, 或因仕途艱難生活日窘,為生存而投身為商,以至到清代“天下之勢偏重在商”。這種“偏重在商”也導致儒士經商漸為普遍, 於是形成了“吳興士子好貿絲”的士商現象。這種士商現象,是聰明的湖商為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逐漸形成的。湖商大都通過子弟讀書入仕來為其商業活動換取政治保護傘。如劉鏞經商時秉 持“官府裡要有人”和“後代要讀點書”的秘訣,所以他不僅通過向清政府捐納為己換得了國子監典簿、花翎員外郎、藍翎光祿 寺署正的官銜,還以“詩書簪拔其後”,使四個兒子分別取得了附貢生、進士、廩貢生、國子監生的功名,其長子劉安瀾、次子劉錦藻還分別獲得工部郎中和候補知府的官銜。湖商也以在商言政,在商涉政為榮,與朝廷關係緊密。近代湖商“民國第一功 臣”陳英士,“民國第一奇人”張靜江,以及陳果夫、陳立夫,初始在商從政,而後棄商從政。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平和包容

隨著湖州以絲織品為主對外貿易的發展,西方文化也落透到湖州人的生活當中。因比,在湖州的人們可以感受到吳越文明、中原 文明,也有外來文明的形響。佛教的寺底、道教的道觀、基督教的教堂在這裡同時存在。歷代文人置客、官員名士來到湖州,對推動 湖州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也強化了湖州百姓能平等地對待異 地文化,善待異質生活方式的獨特性,幷包容新奇的觀念,培育出湖人平和低調的心態。湖商求富奮鬥時具有複雜的心路歷程,儘管 江南市鎮的商業文明繁盛,但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精神理念、政治 理念的影響,始終保持著平和的心理和態度。劉墉等“四象八牛”主動破財做善事、行義舉,可謂深諳中國封建統治傳統,這樣恰恰可以保全基本的財富底線,守住一個家族可持續的未來。“和為貴”、“和氣生財”的信條深深地紮根於湖商的精神世界。

赤心奉國

近代湖商精神還表現為把商業活動與民族救亡、富國強兵等 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強烈的愛國情懷。每當歷史處在民族危亡 或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由“忠義”傳統形成的家國意識,就能昇華為強烈的國家觀念和民族精神。在近代史上,湖州人和辛亥革命 的淵源深厚,在同盟會中,就有三十多位湖州籍的同盟會員如陳英 士、張靜江、戴季陶、陳其採、陳果夫、朱家驊、張乃燕等活躍於 近代舞臺,他們追隨孫中山,為挽教民族危亡,演繹了一段可歌可 泣的歷史。在孫中山導民國革命的功臣譜裡有大批的湖商。孫中山革命經費大多是以張靜江為主的湖州絲商籌集和捐贈的,孫中山稱張靜江說:“同盟會成立後,始有向外籌資之舉,當時出資最勇而最多者張靜江也。”類似張靜江資助民國革命的湖商,難以勝舉,而南潯絲商也成為支持後來民國財政支柱的江浙財團中堅力量之一。以至民國初立時有過專門設立“南潯市”的動議,就是對南潯湖商支持革命予以的獎和弘場。

湖州商幫:一代儒商·財聚財散

重教行善

湖商的文化底蘊深厚,這得益於文化的涵養薰陶。宋代以來 北宋學者胡環開倡的“湖學”在湖州歷久不衰,民尚儒重教,百姓詩書傳家,代代相傳,把這個富底的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打造成文化之邦。我國儒商精神歷史悠久,自儒家思想產生,就和商業經營內在相融合,形成了古代的儒商精神。近代儒商精神是對古代儒商精神的繼承和發展,都把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精神與商品經濟法則結合起來。湖州本身就有尚儒重教的傳統,再加上商業文化的陶和財力支撐,使得環太湖一帶人才輩出,湧現了許多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和實業家。湖商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多有經世濟民的胸襟,不僅在經濟上造福鄉梓,而且還富而思源,廣有善舉,在慈善事業方面對家鄉資助不遺餘力,如建含辦學、濟窮幫困、修橋鋪路、贍老育幼、教死扶仿等,“凡地方公益,無不樂與從事”,所以湖商又是一支“善商”群體,贏得了時人和後人的欽佩與尊敬。

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美營的湖州,是絲綢 文化的發源地。在其2300多年的發展中,湖州傳統文化伴隨著吳越文化的傳播、交流和融合而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湖州文化,並影響、透到政治、經濟等眾多領域,培養和塑造出一代又一代湖州人。湖雨作為近現代民族實業的先驅,他們在經商實踐中不斷積 累經驗,探營銷之道,昇華經營理念,積定下以誠信、機智、創新、自強等為核心的湖商精神,成為具成就大業的法寶,更是留給 後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