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忍了很久了,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你已经忍了很久了,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今日毒汤:忍一时越思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01

中国人是特能忍的,从带“忍”字成语特别多上就能看出,如:忍气吞声、小不忍则乱大谋、忍辱偷生、忍辱负重、忍饥受冻、忍辱求全、惨不忍言、隐忍不发、忍辱含羞、百忍成金、忍痛割爱、忍饥受渴、包羞忍耻、吞声忍泣、负诟忍尤、动心忍性、吞声忍泪。

忍的滋味可不好受,看这字,心上面一把刀,刀上还在滴血,是在剜心呢。

老夫子们是主张忍的。孔老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老夫子说: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于是有很多人效仿。勾践被俘虏,受尽屈辱,还曾为夫差尝粪便,他忍了,卧薪尝胆,最后“三千越甲”吞了吴;韩信被地痞欺辱,宁愿从他胯下钻过也不出剑,他忍了,最后成为齐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唐代名臣娄师德“唾面自干”,被人吐了唾沫要等着唾沫干,连擦都不擦,凭借这份忍力,最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出将入相”之人。


你已经忍了很久了,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02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背后蕴含的逻辑是:通过隐忍,得到更大的利益。孔孟二位圣人的话也是这个意思。

勾践、韩信、娄师德,这些能忍的人都成了势。

不能忍的人不让人看得起,比如杜牧就看不起项羽,写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说,项羽不能忍,不是大丈夫。

可见,从古至今,把能忍看成了一个好的品德。

安徽桐城有个六尺巷,当大官的张文瑞叫家人不与邻居争吵,主动让出三尺的地方,邻居羞愧,也让出三尺,就形成了六尺巷。张文瑞忍得好,不以势压人,诗也写得好:“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慧眼看透古今。


你已经忍了很久了,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03

不过,一味地忍并不是美德,反而是懦弱,会招来更多的屈辱,甚至是灾难。

根据历史记载,无论是清兵入关,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还是日本侵略,南京大屠杀,很多时候,人们的忍耐力超强,甘愿受死,也不去反抗。陈胜的“等死,死国可乎”丝毫没有传承下来。

一个清军可以押几十个汉人男子去刑场,两个中队的日本兵也可以解除七千国军的武装。真是忍到了天荒地老,成了“忍者神龟”。

有人说是苦难造就了国人隐忍的性格,据晚清时来中国的外国记者记载,中国人总是会默默地忍受着官府的欺压,中国女人也会极度忍耐丈夫及婆婆的打骂。

男人在外边被人欺负,回家反而拿自己的女人出气,岂不是咄咄怪事。

不仅如此,人们对邻里之间的一点点矛盾,对于交往中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无比地在乎,任何不礼貌的行为都无法忍受,然后拳脚相加,典型的例子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地?


你已经忍了很久了,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04

忍与不忍之间如何分辨?看起来很难,其实不然,其中有一条重要的规律,那就是权力法则。

当被有权力的人欺压的时候,人们就能忍;当对方没有权力的时候,发生一点矛盾都不能忍。

权力,指的是皇权以及皇权的代理人官权,也指“伦理”上的权力,例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当然也指武力的权力,比如鲜血淋漓的刺刀,铮明瓦亮的三八大盖。

其实就是欺软怕硬的懦弱性格在国人的血液里流淌。两千年的专制统治把人们压得低下了头,弯下了腰。

至今余毒仍在。

比如,你走路被人踩了脚,你定要说个是非曲直,但你到政府机关办事,被百般刁难,举报电话就在门口贴着,你也不敢打。

再比如,你的车被别人刮了,你绝对不依不饶,公司老板无端要求你加班,降低你的福利,你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罢工,要找工会组织说道说道。


你已经忍了很久了,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05

有些事情,你忍了之后,越想越气,越想越亏,就是因为你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地方该忍,什么地方不该忍。

忍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道德上,要尽量忍耐,保持平和温顺,这样便会待人有礼,体现出素质,标志着文明进步,另一方面,在法律上,要勇敢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允许被人欺压盘剥,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现实生活中,不当忍必不忍,当忍则忍,但忍无可忍也无需再忍,似乎武侠影视剧中总有侠客说完这句话后立即出手,你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侠客,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力量。

孔子虽然倡导忍,但也有忍不了的时候,而且主张的也是小事忍,大事不忍,鲁国国君僭越,使用了周天子的礼仪,孔子便忍不了,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怒吼。

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如此,恬淡隐忍是一种品质,是中国人谦虚谨慎的文化传统,但不是你懦弱而不去反抗的理由,勇敢地去大喊:我已经忍你很久了……


你已经忍了很久了,还要继续忍下去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