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却说黛玉和一众姐妹到了王夫人家,看见王夫人正在和兄嫂处来的人商量事情。原来是远方亲戚薛家惹了人命官司。都在商讨如何解决和处理,黛玉等人看到王夫人在忙,便和一干姐妹去寡嫂李氏房中。

这李氏原是贾珠之妻,丈夫不幸去世,留下一个儿子,叫贾兰,在读书上学。李氏乃是金陵名宦之后,她的父亲是李守中,曾经是国子监监酒。因为父亲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李氏没有什读书,早早的出嫁,亡夫后,在家闲。黛玉和大家都去李氏这里玩耍。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这时再说一下贾雨村吧,雨村补授了应天府。刚上任便遇到一桩命案,原因是两家人为了买一个丫鬟,大打出手,竟伤出人命,雨村传唤原告进行审理。原来是,人贩子拐卖一少女,头天约好卖与甲,甲寻觅良辰吉日过来接,不想,黑心的人贩子为了多挣钱,隔天将少女卖于乙,想着回头跑路。等到甲来接少女之时,与乙发生争吵,乙仗着财大气粗,不学无术,失手打死甲。然后,甲带着家眷离去跑路。

听闻缘由,贾雨村顿时大为光火。发生命案,竟跟没事的人一样,逍遥法外。顿时,下令,发布全城通缉,定要将乙捉拿归案。令板不曾落地,衙门的衙役给贾雨村使眼色,说要去后堂有事禀报。到后堂后,原来这衙役是当年在葫芦庙与贾雨村有过帮助的僧人,因为年头不好,便还俗做了这差事。

衙役问雨村,来了此地,有没有寻到“护官符”。贾雨村不知这是个啥东东,便问衙役。衙役说:现如今,凡做地方官,必备一本,摘抄当地有权有势,大富大贵的乡绅名士。每个地方都一样,不然,不小心冲撞以后,后果不堪设想,甚至姓名都难保。说着话,便从口袋掏出一张写满了本地有名的大户人家递给贾雨村。然后说:这件案子,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贾雨村向衙役说,如何简单法?衙役回答,请大人设下坛,请道士做法,就说是因果偿还。被打死的人,无非就是为了多讨要些钱财罢了,多给一些。老百姓看了有作法的,被害人也不追究,自然不了了之。

衙役继续说,这乙便是当地乡绅薛家人,与都中的宁荣两家连着宗亲,可是不敢得罪。

也该甲命该如此,此人有些小财,也是混账之人,没想遇到比他还厉害的,竟丢了性命。如今多与些钱财给家人便好。你当买卖少女是何人?乃是你贾大人的旧交甄士隐的小女,贾雨村惊道,天,小英莲年幼丢失,不想如今遭遇魔爪。这孩子,真是命苦,受了那么多罪。衙役道:命该如此,都是劫数,没有办法。

次日,贾雨村升堂按照衙役所支招,判了这个案子。这衙役本事葫芦庙的僧人,之前跟贾雨村认识,那时候雨村正是落魄的时候。现而今,贾雨村成为大老爷,恐怕葫芦僧说自己之前的落魄,胡乱找个借口,将衙役发配了。

再说这打死人的公子哥,乃是薛家人,叫薛蟠。也是远近驰名的纨绔子弟,吃喝嫖赌,无一不精。近日,要随母亲和妹妹去京都办事。没出命案的时候,就要去,出了事,权当不算啥。没事人一样,随家人去京都。

到了京都,因为好些房产许久不打理,无法居住,便和母亲,妹妹薛宝钗借住在荣国府处。一干人等,见了面,都是叙旧团圆,自不必说。

这薛蟠到了荣国府,认识了一干脾气相投的公子哥,整日不着家,甚是逍遥自在。渐渐的萌生了搬出去,不受管制的想法,奈何,母亲知道他的秉性,如何也不肯放他出去。只教在舅舅家居住。渐渐的,薛蟠打消了念头,与这帮好哥们混在一起。

真是“尘缘孽债终须还,无事抹药瞎扯淡。自古妄人浪荡者,下场丑恶无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