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经典语句:也许对你有用

脚手不随者不能,周身不一家者不能,身法散乱者不能,精神不团聚者不能。

(李亦畬)

然无论如何去作,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全身非矣,但求神意足,不求形骸似。

(王芗斋)

若专培无形之气而弃有形之外功则不可;专练有形之外功而废无形之内功则更不可,必练内气以为外形之辅,练外功以为内气之佐,二者合而为一,相倚而不相违,方可练成金刚不坏之体。

(达摩)

万物之理,总是由易至难,由简至繁,至难出于至易,至简生至繁,拳亦如此,古人云: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静,人得一而成,能以一言明之者谓之概,能以一式达天地万物之义者谓之博,能以一形穷阴阳五行之变者谓之精。

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练之三年未入其门者,失之中正也;练之六年,未得其道者,失之中和也;练之九年而未臻大乘者,失之偏颇也。诚所谓道不远人,人之道而远人矣。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万法皆无用,神形应当似水流。

(郭云深)

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虚空灵通之全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也。

(形意拳经)

并非一招一式,三拳两脚或能练几多套路而谓之拳,而是拳拳服膺而谓之拳,拳拳服膺,即行、住、坐、卧不离拳意,动静处中,有感即应,即中庸所谓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之谓也。

(王芗斋)

形意拳术之道,练之有无数曲折起伏,一不注意,拳中无数之弊病出焉,故练拳者,先以心中虚空为体,以神气相交为用,以腰为主宰,丹田为根,三体式为基础。

少室长灯明四季,禅影伴灯靠真气,谷水只能润肌肤,唯有宗气维身力,气功练成二妙旨,一静二松三匀细,静皆心空独有一,万物如石沉海底,松皆放肌如流沙,血随气行缓缓下,呼吸深长细而匀,长短相等毫不差。

(少林拳谱)

气功武术本一家,可怜后学锻炼差,把握阴阳通妙理,浩然正气即伸发。

(马礼堂)

拳学适于神经肢体之锻炼,方因而益智,尤适于筋肉温养,血液滋荣,更使呼吸舒畅,肺量加强,而本能之力亦随之而渐长,以实现一触即发之功能。

(王芗斋)

头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手出于心,发于性能,似刚非刚,似实而虚,久练自化,熟极自神。

(妙兴大师)

生擒捉拿,闪躲圆滑,吞吐浮沉,软绵巧脆,化神妙至于上乘。

(万籁声)

上取天,下取地,中间功夫在本体,三者通畅浑如一,融在一起为大气,水涨船高功贵久,益寿延年乐无极。

(三才歌)

懈又懈来松又松,吾气未动似病翁,忽然一声春雷动,千军万马把阵冲。

(关享九)

不可浮聪明,不可笨用力,于师所授,学者当观其神,度其理、揣其意,心领神会,神而明之,迷时师度,如是方可逐渐登堂入室。

(王芗斋)

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臂,主宰于腰,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便是开,开合相互为用,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

(太极拳)

形意:形者,形象也,意者,心意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於心,意者,心之所发也,是故心意诚於中,而万物形于外,内外相感,不外一气之流行。

(形意解)

太极之武,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於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所难之,内要含蓄坚刚,而不于外,即所谓极柔软练出极坚刚,发劲无坚不摧也。

(太极解)

求本思源,费时思幕,依从本身而求之,能经年摹操,默默揣摸,刻刻用心,不难易骨,易筋,洗髓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