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天氣預報|既然全球變暖了,為何還這麼冷?

今日實況

城區最高氣溫:12.0℃

城區最低氣溫:7.6℃

赤水市氣象臺20日17時發佈24h預報:預計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我市各地陰天轉多雲,早晚有零星小雨,城區氣溫 8~14℃。團結奮進、拼搏創新、苦幹實幹、後發趕超!

原標題:給特朗普上一堂全球變暖科普課 為何冷也怪全球變暖?

24小时天气预报|既然全球变暖了,为何还这么冷?

通過圖中的冷熱交換能夠看出,陸地和兩極附近海域的變暖改變了溫度和氣壓梯度,導致極渦不穩定。圖片來源:美國國家氣象局

1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說:

在美國的中西部,寒流使氣溫達到有記錄以來最低的-60℃。在接下來的幾天裡,預計天氣會更冷。人們在戶外連幾分鐘都堅持不了。全球變暖到底是怎麼回事,請快點回來,我們需要你。

這條看起來極盡嘲諷和調侃的推文,甚至還錯誤地將warming拼寫成waming。

有網友評論說:下次你在推特上胡言亂語的時候,找個人幫你校對一下。

甚至有人評論:總統先生,大家以為你什麼都不知道,而你專門發推特證明他們是對的。

那麼,美國究竟發生了怎樣的低溫天氣,與全球變暖是否有關呢?

被凍哭了的美國

特朗普所說的-60℃是美國風寒指數,並不是實際氣溫。風寒指數基於風速、溼度、溫度計算,類似於我國的體感溫度。比如,實際溫度-40℃,5級風,風速10米/秒時,風寒指數約-60℃。

儘管如此,美國這次冷出了新高度。

美國國家氣象局 (NWS) 稱,一個創紀錄的北極氣團影響了美國。

到1月30日,寒冷天氣已經導致至少7起死亡案件。

芝加哥是處於這次極度寒流中心位置的城市之一。30日,芝加哥的最高氣溫不超過-15℃,最低氣溫達到-26℃,接近該城市的史上最低溫度。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伊利諾伊州和威斯康星州於1月28日遭遇風雪,部分地區積雪超過37釐米。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都已宣佈全州進入緊急狀態。美國北部平原、五大湖區和中西部偏北地區,風寒指數約-30℃至-60℃。

極地渦旋作祟

引起美國極端寒冷的正是極地渦旋。

極地渦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853年的《生活時代》雜誌上。

由於赤道和兩極間的巨大溫差,在每個極點都有一個持續的、大規模的低壓區,它呈氣旋狀運動。北極為逆時針,南極為順時針。這兩個區域被稱為極地渦旋,它們分別開始於大氣層上方几公里處,並延伸到平流層。

這種渦旋有助於將大量冷空氣集聚在極地。正常情況下,渦旋足夠穩定,所以它們會使冷空氣保持在適當的位置,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

當極地渦旋減弱時,原本集中在一箇中心的冷空氣就會分裂成兩個以上的環流,缺乏組織紀律性,會有些小部隊向南遷移。

當極地渦旋極其微弱時,甚至會碎裂。此時,位於地球中緯度的高壓區就會推向兩極,開始鳩佔鵲巢。極地渦旋失去領地,只能率領大部隊一舉南下。

路上遇上較暖且水汽充足的空氣,就下起鵝毛大雪;水汽不充足不下雪時,也會帶來大風和致命低溫。

為何冷也怪全球變暖

北半球冬季大部分的天氣現象,都是由極地冷空氣主導的。

為什麼說它與全球變暖有關呢?

因為導致極地渦旋破裂的現象被稱為平流層爆發性增溫,在短短几天時間內,大氣上層的溫度上升約30℃至50℃。

而氣候變暖使更多的熱量傳輸到高緯度地區。這個過程實際上很複雜,可以簡單解釋為,較高的陸地溫度,尤其是北美洲北部和歐亞大陸北部的溫度,允許更多的熱量被輸送到北極的平流層。地球變暖使平流層爆發性增溫的事件更有可能發生,也更加頻繁。

氣候越暖,這些關鍵區域的積雪和海冰將減少,極地渦旋周邊的氣壓和溫度梯度都將改變,原本平衡穩定的關係也會被打破,它對冷空氣大軍的控制力就會變弱,分裂、大舉南下的情況就會更多。

幾十年前,科學歷史學家詹姆斯就說過,人們最終會因為氣候變暖而進入冰凍的地獄。就美國而言,2014年也發生過類似的極端嚴寒,當時就被媒體喻為 《後天》一般的存在。往後這樣的極端天氣氣候或許更加頻繁。

全球變暖影響已經到來

人們已經來到全球變暖時代。

全球變暖在空間和時間上並不均一:有的地方升溫速度快,有的地方慢,少數地方甚至表現出降溫;從時段上看,有相對的冷期或冷年份,也有相對的暖期或暖年份,但總體趨勢是明顯升溫的。儘管,近幾年北半球部分地區出現了影響較大的嚴寒天氣,但同時期還有很多地區出現了破紀錄的高溫事件。

另外,因為全球變暖,氣候規律被打破,天氣氣候不像原來只是小幅度的異常,就在平均值附近擺動,而是偏離平均態越來越遠,振動越來越大。“怪天氣”也越來越多,要麼極其冷,要麼特別熱,要麼旱得厲害,要麼雨下得特別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