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板蹭光市場熱點,大科技慘遭市場拋棄,散戶:年底空倉看戲!

最近醫藥股可謂是是東窗事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賺足了看頭,也成為股民茶餘飯後的一大熱議話題。

大科技慘遭拋棄:

宏觀上看:上證最近兩個交易日表現明顯強於以大科技為主中小板和創業板。

微觀看:個股漲停結構上看,大科技板塊無一隻個股漲停,或觸及漲停,甚至,在大科技板塊中,你幾乎找不到一隻漲幅超過5%的個股。

今天,我們就扒開揉碎聊一下,大科技板塊到底怎麼了,如此被資金拋棄?

首先是估值。

大科技板塊,也是最近5年成長最快的一個板塊,幾乎囊括創業板和中小板半壁江山。可以拿的出手的公司,那就是HW,其它的基本上都是代工廠,或者說它們,只是在各自產業鏈中,充當一個“搬運工”,“組裝工廠”的角色而已,沒有什麼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可言。

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客觀事實。

中興通訊,可以說在A股上市公司中,是數一數二的大科技中板塊巨無霸,即使在幗內,也是僅次於華為的通訊產業鏈供應商。

從競爭力上說,現有大科技領域的上市公司中,擁有核心領先技術的公司,微乎其微。

那麼,經過近3年的熊市下跌,在很多大科技公司腰斬之後,再腰斬的當下,目前A股的大科技公司,有沒有被低估,或者說,它們目前的估值是否合理呢?

答案是,沒有被低估,甚至是大多數是被高估的。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惑:很多公司股票從10塊跌到2塊,從40跌到10塊,怎麼可能是沒有被低估的?

首先,你從股價的絕對跌幅來衡量一個公司的估值,是錯誤的。打個比方,當初一個本來值5塊的東西,在牛市裡被炒作到40塊,現在回到10塊,那叫價值迴歸。

按照“市場有效假說”理論,股價總是圍繞其內在價值進行波動!

一個本來值5塊的東西,無論它被炒作到10塊,還是100塊,無論它被高估了多少,最終都會迴歸其內在價值(即:5塊)。只是,迴歸價值的時間跨度,或許是數月,亦或許是數年,數十年。

我們知道,每年年底,大小非解禁,減持,商譽,年報地lei等黑天鵝不斷,造成機構及遊資參與者風險偏好下降,再加上,毛衣戰,猶如懸在整個全球科技產業鏈上的達摩斯之劍,如此情況下,估值相對大金融,大基建等板塊,優勢幾乎不存在的大科技,被市場主流資金拋棄,也是理所當然。有一小散說道:到了年底,我還是求穩,空倉看戲就好了

綜上,大科技板塊,短期或有震盪反覆,但中期走弱,已經是既定事實,不需要質疑。

今天,你看了我的這篇文章後,如果後面大科技板塊大漲,就急著喊“老師錯了”“老師被打臉”,而不知道趁反抽從大科技中抽身離場的大中小投資者,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並將再次證明,最後被市場打臉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