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看到了打孩子,卻未必看到真相

你只看到了打孩子,卻未必看到真相

抽耳光、拿掃帚抽打、拉拽頭髮,甚至用腳蹬。平安夜裡,一則虐待孩子的新聞與視頻在網絡上傳播。深圳寶安的這對夫婦,以幾乎決絕的方式,將打孩子的殘忍與無情,表演得淋漓盡致。目前,警方正在依法調查處理,當地婦聯也已向法院申請女童人身安全保護令。

母親的殘忍,體現在突然扇正在做作業的女兒兩巴掌,還掐著她的脖子把她重重地推倒在地。下一秒,媽媽拿起笤帚猛抽她的背部和臀部。還是這個媽媽,對著正在做作業的女兒,左右開弓,卯足了勁猛扇她的臉。即使如此,還不解氣,這個媽媽揪著女孩的馬尾一把把她拖到地板上,拉著她的頭髮不停地扯拽轉圈。媽媽還把她的筆折斷,狠揉她的作業本再一甩,還掄起凳子就往她身上砸。

打她的,還有爸爸。爸爸的打法相對簡單,被爸爸掌摑,還被他拿紅色掃帚抽打。打她的,還有她的弟弟,她的弟弟也打她的臉,掐她的身體。

在如此暴力之下,小女孩的反映讓人吃驚,全程她並未苦惱,被打倒了再重新站起來,頭髮散了就紮好,捱打完繼續做作業,繼續吃飯。這是不是就是悲哀莫過心死?也許,在這個女孩的世界裡,她的心早已在這個家庭中死亡。

你只看到了打孩子,卻未必看到真相

出現極端事件,人們總愛尋求解決之道。報警、變更監護人,是被討論的最多的方式,但,這兩種方式也算不上什麼好辦法。據警方通報,女童體表未發現明顯傷痕,這意味著不構成故意傷害罪,無法對毆打女孩的父母判刑。而變更監督人似乎做不到,小女孩最終還會回到父母身邊的,後續監督跟不上,一切都是免談。

判覺父母刑罰,是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這也符合冤冤相報的傳統做法。打了孩子,自己坐牢,一報還一報,似乎很公平。但,父母坐牢了,是不是意外著孩子就可以生活得比之前更好?這可是個未知數。有父母在,最起碼孩子的生活有人照料,不至於餓肚子;若父母真是坐了牢,我不認為,可憐的孩子的其他人家能夠很好地照顧這個可憐的孩子。

變更監護權也是一個不實在的點子。監護權是個很空的東西,不如說跟著誰生活。跟著誰生活,誰對孩子好,才是最關鍵的。監護權從法律上來說,是個很重要的詞彙,但在實際生活中,作用卻輕的可憐。有監護權的人,卻並未與孩子生活在一起,而沒有監護權的孩子,說不定負擔著照料孩子的重任。

所以,報警也好,拿監護權說事也罷,於孩子而言,形式大於實質,並未能夠救她脫離苦海。誰家的孩子誰養,外人看著再心疼,是不會當成自己親生來待的,這話,大家也都別不愛聽,給你一個孩子你試試?

你只看到了打孩子,卻未必看到真相

讓孩子脫離現在的清醒,唯一可行的,是改變當下的環境。這就要找尋到父母打孩子的原因。打孩子的原因有多種,有重男輕女的,有父母失和的,也有父母徹底是為了解氣的。無論哪一種,都有著最直接的原因。唯有知道這個原因,進而改變這種情形,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打孩子。

早些年,電視劇《中國式離婚》中,陳道明演的宋建平,與妻子感情失和,雙方大打出手,而心靈受到傷害的孩子卻在黑暗處哭泣。這種情形,在雙方的打架中此次上演。按理說,電視劇的主人公是高智商人群,屬於高級的知識分子,在處理家庭問題上還出現如此情形,更別說普通的平常家庭了?!

更讓筆者擔心的是,每當極端事件發生,社會輿論總要先入為主地拋出一種論調:孩子是我的,我想打就打,管你屁事?!老婆是我的,我打老婆礙你啥事?然後,整個輿論開始對著這個先入為主的論調炮轟。這種做就真的好嗎?這樣做看似贏得了道德感,可事情的真相弄懂了嗎?他們為什麼要打孩子?為什麼?請告訴我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