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頂替學籍可是無法想象的瘋狂

遙想當年,頂替學籍可是無法想象的瘋狂

針對“黃海霞被頂替學籍上學”一事,12月10日下午,長葛市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黃風玲頂替黃海霞學籍參加中招考試是事實,8年前就已查實,但沒做後續處理。經初步調查核證,黃偉霞,佛耳湖鎮秋莊村人,曾用學籍名為黃海霞。1993年中招考試中,黃風玲頂替黃海霞學籍名參加中招考試,冒用學籍情況屬實。經採證,黃風玲中招成績系本人考試取得。

說到頂替,很多人的第一感覺是,一人參加考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而另一人卻以他人的身份等上大學。這是赤裸裸的冒名頂替,比如,之前的羅彩霞,因為王佳俊的冒名頂替,造成無法正常畢業。而此案卻=與很多人的表面理解不同。雖然黃風玲也是頂替了他人的學籍,但中招考試是她本人參加的,成績也是她的,連身份也在考試後得到了恢復。冒名頂替是弄虛作假,要被追究法律責任,而頂替學籍,似乎責任要輕一些。

既然8年前就已查實冒用學籍一事,緣何有關部門沒有做出處理?長葛市教體局原黨委書記路紹卿稱,當年的調查結果也反饋給了黃海霞,並告知其若有新的情況,教體局可繼續調查,後來黃海霞沒有再說,處理也就沒有進行下去,也就為此時此刻鬧得沸沸揚揚埋下了伏筆。

為何當時不處理呢?這既是敢不敢處理的問題,也是一個有無必要處理的事。當事人不追究了,他人何必要做壞人呢?這是其一。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在教體局內部,頂替學籍這事,不是什麼大事,而是經常發生的小事。

學籍被頂替,前提是必須有可被頂替的學籍。這學籍從何而來?不會從老百姓手裡來,也不會從公安、工商部門來,只會從教育部門來。很顯然,想要頂替別人學籍,就需要教育部門人員的配合。所以,這肯定是多人作案,絕非冒名者一人能做到的。教體局的人也明白,若究了,恐怕連自己身邊人都要查進去,搞不好就是一倒一大片,所以,也就沒想著去深查。既然當事人不說了,此事自然就擱置了。

遙想當年,頂替學籍可是無法想象的瘋狂

90年代的社會不比現在,有很多中途輟學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通過上學改變命運的,初中上了中專,就等於跳出了龍門。未考上學的,未必如大家所想的那樣去南方打工,部分人會選擇復讀重考,以期能夠改變命運。這就為學校辦復讀班提供了土壤,同時,學校也是升學率的問題,對學習好的學生自然青睞有加。

沒有學籍,學校會主動來解決,甚至會做出統一的安排,上至校長,中到教導主任,下至班主任,都是一個鏈條的,大家統一寫作,共同完成。而頂替者,無需考慮多餘問題,只需按照計劃參加考試即可。這對於學校、個人是個雙贏的問題:個人頂替了他人學籍參加了考試,而學校則因為該生升學而提高了升學率。到了高中之後,個人再將身份轉換過來。也許你會說,高中不會審查嗎?還真不會,他們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大家都在教育口混,彼此的套路門清。

就此案來說,黃風玲的丈夫張寶成事後對頂替過程=做了還原。他說,當時他的妻子(黃風玲)才十五六歲,學校讓她去考試,她就去考試了,用黃海霞的學籍也不是她決定的,是學校安排的,這種事也不是說我們想用誰的學籍就用誰的學籍,都是快到考試的時候,學校再統一安排。這在那個年代也很常見,當年還有一些學校開設復讀班,但整個班的學生都沒有考試資格,都是後來再借的。

該案發生後,我注意到了網友的評論,很多網友對黃海霞本人提出質疑,認為其是看到他人過得好眼紅而翻起了舊賬,以至於連自己都親屬都不放過。黃海霞為何一直深究此事,外人不得而知,但從此事上可以反映出,當年的頂替學籍是如何瘋狂。這樣的事,不是單單一個羅彩霞,也不是一個黃海霞,還有很多很多沒有爆發出來的案例。

升學,改變命運,頂替,作弊,參假,在那個時代,時刻上演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