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女人該有的模樣,痛罵女德班就沒有意義

搞不懂女人該有的模樣,痛罵女德班就沒有意義

在關於男女問題上,永遠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不,網上一出現女德班,立即就被人罵得狗血淋頭。

今年8月,溫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親子夏令營開班。但是,這個夏令營培訓班的宣講內容引發巨大爭議。其中“男為大、女為小”,“婚姻四項基本原則即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堅決不離婚”、“穿得時尚暴露,等於教人強姦”,“三精成一毒,專傷不潔女”等“女德”教案出現在夏令營課程視頻中。

據說,這樣的女德班,不僅僅現在有,去年就曾出現過。只是,當時被當做有毒文化而被禁止了。近日出現的女德班,也被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視為死灰復燃了,且仍然活不長久的意思,因為,溫州市文明辦、市民政局已約談溫州市傳統文化促進會負責人,責令其立即停止辦班,關閉培訓點。

關於女德班,網上的言論又很多,無非是“警惕封建糟粕沉渣泛起”之類。所謂的封建糟粕,是封建社會特有的倫理觀念,在民國西風東漸之際,就已經不適合社會的發展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更應該被拋棄,所以叫糟粕。比如,裹腳纏足、足不出戶、一夫多妻、夫為妻綱等,放在誰身上,都不會接受。

但是,為何女德班還能辦得起來,並且受到部分人的喜愛?無外乎,所講授的內容,在當今社會仍然受到歡迎,仍然符合現代社會的倫理。至於是否為全部人所接受,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既然具有可討論性,就沒必要將其一棍子打死。就像被很多人視為糟粕的關於婦女規範的經典著作,也不能一概而論。

搞不懂女人該有的模樣,痛罵女德班就沒有意義

比如,《女小兒語》中,“久不生長,快勸娶妾”,這就是典型的“封建”糟粕,現在的社會主流並不接受一夫多妻。然而,古籍中也有值得我們吸取的地方,比如呂新吾《閨範》:婦德尚靜正,婦言尚簡婉。婦功尚周慎,婦容尚閒雅。應該說這沒什麼錯,就像我們要求男性堅毅、昂揚、開拓、剛健也沒有什麼錯一樣。

所謂的“糟粕”,是有條件的,即違背當下社會的倫理價值,與主流思想相悖,放在男女問題上,就是徹底否定女性或男性其中一方的價值,使之成為捆綁在另一方的物件或奴隸。

女性地位在古代,相較男性,是不高,但也並不意味著女性在古代就沒有地位。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原因,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與思考千年前的事。在古代,沒有什麼科學技術,人的生存完全依靠人的自身條件,身大、力大的男性自然佔據著優勢地位。我們也不能簡答地認為女性在古代就沒有任何作用或地位,只生孩子一項,足可以讓這個社會少不了女人。

有些人只看到傳統文化中存在的糟粕、它對社會的消極影響,完全採取排斥的態度。無疑,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一種文化能夠長期存在幾千年,必然有它的合理性。

只有適應社會,才能夠長期存在。對於合理的部分,直到今天、未來還是有用的。

搞不懂女人該有的模樣,痛罵女德班就沒有意義

再來看看所謂的女德班。固然是觀點偏激了點,讓某些人接受不了,但其宣傳的觀點也確實碰觸了社會的現實。在當下男多女少的社會,在當下很多男性要打光棍的當下,作為女性,是不是感到有很大的優越感,可以在男性面前頤指氣使?不給足彩禮錢,就不嫁;不給我錢花,就離婚;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家”;女人就應該被男人養著?這樣的觀點,不也很流行嗎?

特別是,“咪蒙”氾濫,女權崛起,吸引著大量的腦殘少女的,大有將男性打到再踏上幾腳的勢頭,這樣的現象,是不是就應該受到歡迎呢?

歸根結底,女性在當代的社會,到底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有無明確的女性標準?這是當下需要討論、並且確定的事。沒了這個標準,只會陷入一場你爭我吵的爭論之中。

把女德班指為“封建糟粕”,是把鍋甩給古人背,也同樣迴避了現實社會的深刻問題!

男人應該有個男人樣,女人也應該有個女人樣,男女之間存在界限,放在任何時候,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