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美系車型是上個世紀的代表,那個時候可以說如日中天。但是到了本世紀開始,美系廠商開始逐漸的乏力,哪怕是有著汽車城稱號的底特律都已經瀕臨破產的地步。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跟自身的產品力有著直接的關係。

眼前的這臺指南者,作為JEEP旗下的入門級SUV進入中國已經快有12年的時間了。當年的它還是以純進口的方式到國內進行銷售,在17年進行了改款之後就國產了,由廣汽集團進行生產。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指南者最明顯的標誌莫過於在車門上的拉手了,如果不是對這臺指南有一點熟悉的人,相信看到這臺指南者也會一臉茫然的狀態,畢竟這個門把手確實有點不太好找。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2.0升的直列四缸自然進氣發動機伴隨著12年出廠的它,馬上就要邁進了十萬公里的大關。隨著北方冷空氣的到來,用暖風的頻率開始加快,但是這臺指南者卻出現了一點問題,水溫上升的異常的慢,油耗也開始增多。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機油加註口的周圍凝結了大量的油泥,這不是由於氣門室罩蓋的滲漏造成的,是在加註機油的時候灑落下來的。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這是在啟動了發動機30分鐘之後,此刻發動機的轉速已經飆升到了1800轉左右。但是水溫還一直處在中下的位置,連平均線都沒到。雖然說指南者是十幾年前研發的發動機,但是水溫的控制也不至於到這個起步。正常啟動發動機十分鐘左右水溫就應該到達中線了,現在還沒到中線說明發動機的水溫控制系統出現了問題,也就是發動機一直出於大循環的狀態。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這張圖就是發動機的大循環和小循環防凍液的走向了,可以看到大循環和小循環有著明顯的不同。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控制發動機大小循環最重要的部件就是節溫器了,相當於一個開關,這個開關決定著防凍液是否經過位於發動機艙前部的散熱器進行散熱。每臺發動機設計節溫器的位置都不同,指南者將節溫器放到了發動機艙的左側,也就是變速箱的上方,圖中被塗黃的就是節溫器了。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這張圖片就會比較直觀的一點了,我用紅色筆畫的圓柱體大概就是節溫器的位置了。節溫器對於發動機來說至關重要,坦白講是水溫對於發動機來說重要。發動機上超過30%的故障都與水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油耗、震動、功率、甚至是機械部件的使用壽命。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這貨就是節溫器的總成了,節溫器是安裝到這個總成裡面的一個微小的開關。這個節溫器總成也可以理解成水路流向的多通,相當於一個十字路口,而節溫器就相當於紅綠燈。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在節溫器總成上一共有兩個節溫器,被塗黃的這一條管路里面就有一個比較大的節溫器。這個節溫器主要是控制防凍液到散熱水箱的,也就是大循環了。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打開之後就是這樣子的。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這是新的節溫器,如果不是對汽車有深入瞭解的人看到這個部件絕對不知道這是個什麼鬼。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部件,是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節溫器。在節溫器的內部其實是一種石蠟晶體,溫度低於規定值的時候呈現固態,彈簧關閉閥門。溫度高於規定值的時候,呈現液態體積膨脹打開閥門。結構簡單是節溫器的一大優勢,當然也有劣勢就是沒法更加精準的控制水溫。所以在一些高端車型上面出現了電子節溫器來控制水溫,以達到更優秀的油耗表現和動力性能。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因為已經拆卸了節溫器,防凍液也會缺失,所以索性將防凍液全部都進行了更換。防凍液的主要成分為乙二醇,更換週期一般為兩到三年。

你只知道發動機油耗高和駕駛習慣有關?其實可能是這個小部件故障

在水箱加註口直接加註防凍液就可以了,最起碼需要四升以上的含量。在加註的時候通常都會因為氣阻現象存在加不進去的情況,所以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加註兩次以上。雖然是簡單的換節溫器,但是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需要驗證的。也就是需要發動機在大小循環之間能夠順利的進行切換,體現在發動機上也就是冷卻風扇能夠自動運轉和停止,水溫不要進入紅線區間。

寫在最後:

其實節溫器的故障是一個比較少見的故障了,一般都是在公里數比較大的車型上才會出現。當然這臺指南者的公里數和年限都已經不小了,出現這樣的故障還算是情有可原。石蠟晶體材質的節溫器這種上世紀就已經出現的部件發展到今天也已經到達了它的發展瓶頸了,隨著電氣化的飛速。發展未來的日子裡,汽車會更加的智能化,發展成每個人的專屬車輛也不是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