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紅旗下》的悲涼,小說中的斷臂維納斯,八旗子弟暮日常讀常新

若要用八個字來形容老舍的文字,我覺得莫過於“哀而不傷,怒而不怨。”

老舍的文字不大鐘情於大人物王侯將相,而是傾注於社會角落處的小人物,這些人在正史中不會有傳記,即使偶有涉及也不過是用“某甲”一筆帶過,若想看看他們的故事,聽聽他們的想法,或許老舍的文字是不二選擇。

魯迅筆下的老百姓往往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比如孔乙己、阿Q等,這與老舍筆下的人物截然不同。老舍筆下的老百姓,比如《月牙兒》中的母女,《斷魂槍》中的沙子龍,悲涼的裡子透著一種平靜,這就是“哀而不傷怒而不怨”。

小老百姓在老舍的文字中是真真正正的過日子,不管這日子是好是壞,也不管明日天是否塌下來,總是那麼或自然、或悲苦的活著。他們或人物猥瑣,或秀色奪人;或鼠目寸光,或豁達大度;或勤懇老實,或好吃懶做。老舍總是用他那特有的不褒不貶、含蓄冷峻的幽默娓娓道來,讓人感概“這就是老百姓。”

《正紅旗下》的悲涼,小說中的斷臂維納斯,八旗子弟暮日常讀常新

《正紅旗下》是老舍於1961年開始動筆,寫作手法已相當成熟,很有老舍式風格味道。他身為正紅旗人,就是在寫自己的故事,身邊人的故事,特別是旗人的故事,這群小老百姓的日子就從老舍出生那天開始,在老舍筆下成為不朽。這類題材為小說在近現代是少有的,可惜這些努力因為某種原因而擱止,不僅是老舍的憾事,也是中國人的一幢憾事。

小說從老舍出生開始,那天是農曆戊戌年臘月二十三日酉時,這一年在中國歷史上極其重要,維新變法是這年,戊戌政變也是這年,清王朝無可挽回走向敗亡還是這年。

《正紅旗下》的悲涼,小說中的斷臂維納斯,八旗子弟暮日常讀常新

《正紅旗下》話劇老舍父母劇照

老舍不知是否有意在思考清王朝的垮臺,文字沒有提到,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大清王朝的餘輝之下,八旗子弟們並沒有意識到大清只剩十來年功夫即亡了,他們關心的是自己的鐵桿莊稼,每個月有幾兩俸銀,還能否吃上便宜坊賒欠的醬肉。

比如老舍大姐的婆婆,以賒欠為本事,其口頭禪就是

“聽著!我是子爵的女兒,佐領的太太,孃家婆家都有鐵桿兒莊稼!俸銀俸米到時候就放下來,欠了日子欠不了錢,你著什麼急呢!”

不僅如此,大姐婆婆頗看不起那些不敢賒、不喜歡賒的親友。“不賒東西,白作旗人!”

老舍的筆墨總是如此冷峻,沒有隻言片語的批判,大姐婆婆好吃懶惰還愛面子的旗人形象已經躍然紙上。小說中與大姐婆婆相應的是另一個女性角色,老舍的姑姑,只有自己欺負人的理,沒有別人欺負她的理,拿著不知怎麼來的幾份俸銀,日子過的不算壞,這個大姑子,總以“欺負”兄弟媳婦為本事,倒也不是打罵,只是需要“伺候”著。

《正紅旗下》的悲涼,小說中的斷臂維納斯,八旗子弟暮日常讀常新

《正紅旗下》話劇

大姐公公與大姐夫兩父子,一個佐領,一個驍騎尉。佐領不會打仗,驍騎尉不會騎馬,可說到遛鳥、放鞭炮,可都自詡是北京九城裡一等一的好手。這麼一對父子,八旗兵的戰鬥力能高嗎?所以瘸子補旗兵的缺額,羅鍋可以領份兵差,也就再正常不過了。看到這裡,我反正是哈哈了好幾句。

若說八旗子弟盡是好吃懶作的主,也是不符合實情滴。老舍的父親是一個旗兵,老實當差,每個月三兩銀子,不欺負人,不賒欠東西。其母親會過日子,和親友們相處和諧,在家亦是任勞任怨吧,可又能怎麼樣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正紅旗下》的悲涼,小說中的斷臂維納斯,八旗子弟暮日常讀常新

《正紅旗下》話劇福海

大舅家的二哥福海,不同於紈絝的八旗子弟,他人很能幹,不僅會騎馬射箭,還是一個油漆匠。可就是這麼一個人,常常去當槍手,為別人替考補旗兵,可就是不能自己補一個缺額。他也不抱怨,沒有鐵桿莊稼,學個油漆匠不也能活著嘛。可他這種活法卻被八旗子弟看不起,因為他活的掉份。

一個旗人,若不會遛鳥,沒有雅號,叫什麼旗人?格調,身份,面子,是萬萬不能掉的,所以博勝之可以為了一對藍烏頭賣了媳婦[《茶館》裡松二爺寧願自己捱餓,也不讓鳥兒餓著,自己又不會自食其力]。清王朝大廈將傾,唯有變法才是出路,可他們認為變法是萬萬不好的,因為變了法,就沒有鐵桿莊稼,這可叫他們怎麼活?所以他們認為殺了六君子,廢除維新,大清不就又恢復太平了麼!

《正紅旗下》的悲涼,小說中的斷臂維納斯,八旗子弟暮日常讀常新

八旗子弟

雖說滿漢不通婚,可彼此生活誰也離不開誰,於是他們在生活上又是朋友,逢年過節彼此往來,老舍的三天,老王掌櫃這個老山東不也來送了禮,這就是人情。往上說大家的祖先可能不一樣,可現在大家生活在一處,在一個北京城,哪能不往來?有了往來,就有了人情,這又是一個人情圈子。

面對外國列強的欺負,旗人們大多是有心無力,他們希望用文天祥、岳飛激勵自己,顯然沒啥用。甚至還有多老大這類人,看到入洋教有利可圖,就去入了教,藉此還欺壓便宜坊。老舍的文字沒有罵他,連批評的詞都沒有,就那麼寫著寫著,讀者能否會心一笑、會心一痛呢?

當小說寫到“二毛子”與普通老百姓之間的矛盾後,估計義和團會是接下來的故事,文章戛然而止。八萬字的《正紅旗下》猶如斷臂維納斯,美美的放在那裡供大家欣賞,意猶未盡,意猶未盡。

《正紅旗下》的悲涼,小說中的斷臂維納斯,八旗子弟暮日常讀常新

老舍的文字沒有精美的辭藻堆砌,字裡行間處處透著不正常,可又處處顯得正常。他不批評,他不激憤。可我們又知道他再表達什麼,這個什麼我們又不知道是什麼。或許他是在借二哥福海再說:

“也不至於!不至於!”他安慰自己。“出了事,花錢運動運動就能逢凶化吉!”這麼一想,他又覺得他不是同情造反,而是理之當然了——什麼事都可以營私舞弊,有銀子就能買到官,贖出命來。這成何體統呢?他沒讀過經史,可是聽過不少京戲和評書,哪一朝不是因為不成體統而垮了臺呢?

八旗子弟不成體統而敗啦,大清王朝不成體統亡啦,或許這就是老舍的幽默吧,他不傷,他不怨!

感謝大家關注“鳴原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