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磕头少说话,命才会长,爱说真话的人估计活不长,不信你看下文

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

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于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曰:“不可!”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愿为万户侯。”弗许。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多磕头少说话,命才会长,爱说真话的人估计活不长,不信你看下文

秦二世怒不可遏,召唤侍候左右的卫士,但近侍卫士都慌乱不堪,不上前格斗。二世身旁只有一名宦官服侍着,不敢离去。二世入内对这个宦官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呀,竟至于到了这个地步!”宦官道:“我不敢说,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倘若我早说,已经被杀掉了,哪里还能活到今日!”……二世说:“我可以见到丞相吗?”阎乐道:“不行!”二世说:“我希望得到一个郡来称王。”阎乐不准许。二世又道:“我愿意作万户侯。”阎乐仍不答应。二世于是说:“那么我甘愿与妻子儿女去作平民百姓,像各位公子的结局那样。”阎乐道:“我奉丞相的命令,为天下百姓诛杀您,您再多说,我也不敢禀告!”随即指挥他的兵士上前。二世就自杀了。

多磕头少说话,命才会长,爱说真话的人估计活不长,不信你看下文

秦二世感概万千

笔记:

当兵临秦二世脖子上的时候,他才想到“为何不早告我。”旁边宦者的回答颇有哲理“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到了如此地步,已是回天乏术,秦二世的结局只有自杀。

多磕头少说话,命才会长,爱说真话的人估计活不长,不信你看下文

赵高剧照

忠言逆耳,难有人希望听到那些刺耳忠言,而是更容易接受各类“喜报”,所以当有人说天下各地盗贼烽起的时候,秦二世不高兴,甚至还当作妖言惑众将其处死。于是众人也学的乖巧,报喜不报忧,你好我好大家好,昏昏沉沉糊涂过去。谁知总有一天事实真相会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暴露出来,一旦暴露,对于秦二世来说已为时已晚。

说实话有风险。这让我想到公元880年唐僖宗时期,这年二月,左拾遗侯昌业认为盗贼遍关东,僖宗又不亲政事,宦官田令孜专权,天象发生异变,于是他上书直谏。僖宗大怒,侯昌业被赐死。十二月,黄巢占领长安,僖宗仓皇逃至成都。

若唐僖宗及当权宦官逃至成都后,能长点记性,侯昌业之死倒也有点价值,对于唐王朝来说也算亡羊补牢,可事实并不如此。公元881年七月,距离黄巢占领长安不过七个月时间,此时的僖宗在成都仍只与宦官共事,疏远朝臣,于是左拾遗孟昭图上疏直谏。第二天,孟昭图被贬嘉州司户,行至颐津,被人投入江中淹死。

多磕头少说话,命才会长,爱说真话的人估计活不长,不信你看下文

唐僖宗剧照

侯昌业、孟昭图之直谏果何益哉?还不如秦二世身旁的那位小宦官看得真切明白“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诛,安得至今!”所以在古代皇权之下,往往培养了很多明哲保身的官员,奉行“多磕头少说话”,如此一来,就不难理解皇朝周期律了。

感谢大家关注“鸣原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