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磕頭少說話,命才會長,愛說真話的人估計活不長,不信你看下文

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鬥。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

二世入內,謂曰:“公何不早告我,乃至於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誅,安得至今!”……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曰:“不可!”二世曰:“吾願得一郡為王。”弗許。又曰:“願為萬戶侯。”弗許。曰:“願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閻樂曰:“臣受命於丞相,為天下誅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麾其兵進。二世自殺。

多磕頭少說話,命才會長,愛說真話的人估計活不長,不信你看下文

秦二世怒不可遏,召喚侍候左右的衛士,但近侍衛士都慌亂不堪,不上前格鬥。二世身旁只有一名宦官服侍著,不敢離去。二世入內對這個宦官說:“你為什麼不早告訴我呀,竟至於到了這個地步!”宦官道:“我不敢說,所以才能保全性命;倘若我早說,已經被殺掉了,哪裡還能活到今日!”……二世說:“我可以見到丞相嗎?”閻樂道:“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來稱王。”閻樂不准許。二世又道:“我願意作萬戶侯。”閻樂仍不答應。二世於是說:“那麼我甘願與妻子兒女去作平民百姓,像各位公子的結局那樣。”閻樂道:“我奉丞相的命令,為天下百姓誅殺您,您再多說,我也不敢稟告!”隨即指揮他的兵士上前。二世就自殺了。

多磕頭少說話,命才會長,愛說真話的人估計活不長,不信你看下文

秦二世感概萬千

筆記:

當兵臨秦二世脖子上的時候,他才想到“為何不早告我。”旁邊宦者的回答頗有哲理“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誅,安得至今!”到了如此地步,已是回天乏術,秦二世的結局只有自殺。

多磕頭少說話,命才會長,愛說真話的人估計活不長,不信你看下文

趙高劇照

忠言逆耳,難有人希望聽到那些刺耳忠言,而是更容易接受各類“喜報”,所以當有人說天下各地盜賊烽起的時候,秦二世不高興,甚至還當作妖言惑眾將其處死。於是眾人也學的乖巧,報喜不報憂,你好我好大家好,昏昏沉沉糊塗過去。誰知總有一天事實真相會通過另外一種方式暴露出來,一旦暴露,對於秦二世來說已為時已晚。

說實話有風險。這讓我想到公元880年唐僖宗時期,這年二月,左拾遺侯昌業認為盜賊遍關東,僖宗又不親政事,宦官田令孜專權,天象發生異變,於是他上書直諫。僖宗大怒,侯昌業被賜死。十二月,黃巢佔領長安,僖宗倉皇逃至成都。

若唐僖宗及當權宦官逃至成都後,能長點記性,侯昌業之死倒也有點價值,對於唐王朝來說也算亡羊補牢,可事實並不如此。公元881年七月,距離黃巢佔領長安不過七個月時間,此時的僖宗在成都仍只與宦官共事,疏遠朝臣,於是左拾遺孟昭圖上疏直諫。第二天,孟昭圖被貶嘉州司戶,行至頤津,被人投入江中淹死。

多磕頭少說話,命才會長,愛說真話的人估計活不長,不信你看下文

唐僖宗劇照

侯昌業、孟昭圖之直諫果何益哉?還不如秦二世身旁的那位小宦官看得真切明白“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早言皆已誅,安得至今!”所以在古代皇權之下,往往培養了很多明哲保身的官員,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如此一來,就不難理解皇朝週期律了。

感謝大家關注“鳴原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