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成交量放大、科創板將帶動多項目業務——券業迎春

2019年,資本市場或將迎來制度和資金的雙重利好推動,券商受益確定性比較大。此時,券商股似乎早早地嗅到了春的氣息

春節過後,A股迎來久違的“春季行情”。券商股似乎早早地嗅到了春的氣息。

2月11日至2月19日,上證綜指大漲137.42點,漲幅5.25%,深證成指累計大漲750餘點,漲幅9.85%,兩大指數均取得5根陽線2根陰線的佳績。創業板指大漲155.51點,漲幅逾12%。券商指數在此期間上漲10.14%,今年以來更是大漲22.22%,位列30箇中信一級行業的第四位,僅次於電子元器件、家電、農林牧漁。與此同時,券商投行業務、機構銷售、機構交易和股權投資業務等有望受益於科創板落地。

市場暖了券商笑了

數據顯示,2018年131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62.87億元,實現淨利潤666.2億元,106家公司實現盈利。與2017年相比,經紀、投行、資管、資本中介、自營業務等五大業務收入均出現下滑。其中,下滑最嚴重的是資本中介業務,同比下滑38.3%。降幅在20%以上的還有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淨收入分別下降24.1%、27.4%。

2018年,萬得券商指數累計下跌23.72%,不少上市券商股價回調明顯。

然而,進入2019年之後,市場行情急速轉暖。

據中銀國際證券統計,1月份,市場整體呈現上漲趨勢,上證綜指上漲3.64%,深證成指上漲3.31%,創業板指下跌1.80%,中小板指上漲2.84%。中銀國際預計,券商自營業務將受益於1月份的反彈行情。股票基金日均成交額環比上升2.41%至3219億元,經紀業務收入預計將有所回暖。

春節以後,A股表現更為積極,成交量一路攀升。2月11日,滬深兩市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2月13日突破4000億元,2月18日突破5000億元,2月19日突破6000億元,並創造了近一年成交量新高。

A股開戶數可說是市場的“晴雨表”,每當行情有波動時都會反映在開戶數上。在春季行情以及市場回暖的雙重效應下,近期A股市場開戶數也有明顯增加。中國結算2月1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11日至2月15日,A股市場新增投資者20.66萬人,前值為18.91萬人。該數據較前一個交易周環比上升9.25%。

太平洋證券研究院預計,券商業績有望在二季度之後迎來拐點。

科創板將帶動投行業務

科創板落地將為證券行業,尤其是龍頭券商帶來諸多利好。

在目前IPO(首次發行上市)制度下,企業上市後,股價有相對確定的上漲空間,不僅不需要賣力銷售,反而要投資者抽籤購買。對此,東方證券分析師唐子佩表示,在此過程中券商承銷的職能被弱化,投行業務收入更多來自於牌照價值與保薦職能。

但是,在科創板規則下,券商保薦與承銷的職能會有所調整。其中,保薦職能更加關注信息的準確性、充分性,承銷職能將得到大幅度強化,保薦人需要充分了解發行人所處行業,對發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行判斷,龍頭券商定價與銷售能力更強的優勢將突顯出來。

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表示,科創板審核重點轉變弱化“牌照通道”效用,將推動傳統證券公司向現代化投資銀行轉型。在科創板的相關規則下,券商在承擔“看門人”把關責任同時,需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市場化詢價,還可出資跟投,這些業務分別對投行的資源儲備、研究能力、資本實力等提出挑戰。券商要想打破現有同質化競爭格局,需加速打造直投、投行、信用、財富管理、做市等多業務協作體系,打造投行品牌,提升競爭力。同時,過去的通道紅利弱化,倒逼現有券商向現代投行模式轉型,建立多業務協作,提升綜合實力。

中銀國際證券分析師王維逸認為,科創板和試點註冊制有望為券商的投行業務帶來增量貢獻,龍頭券商更為受益。同時,券商跟投機制將促進投行業務轉型升級,加速IPO、增發、併購重組以及直投等業務的融合,對券商的發行定價能力以及資源整合與分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戴志鋒也表示,2018年以來,A股IPO發行受審核持續趨嚴影響,規模同比降幅明顯,科創板的落地對於券商中長期傳統投行業務發展大有裨益。

多項業務將有增量收入

除了傳統的投行業務,券商經紀業務、直投業務以及風控規則也有望迎來利好。

科創板創新推出的多項新業務模式,在穩定市場、提高交易流動性方面能夠發揮有效作用,有望給券商帶來傳統業務之外的增量收入。

例如,科創板規則中提出戰略配售制度,保薦機構可參與配售獲得收益。又如,在科創板規則中,設置了超額配售選擇權,也即“綠鞋機制”,券商可獲得額外收益。還比如,科創板規則要求,承銷商應當向通過戰略配售、網下配售獲配股票的投資者收取不低於獲配應繳款一定比例的新股配售經紀佣金。這一佣金可以使得網下投資者的申購更加審慎、提升報價的有效性,還能夠為券商帶來額外收益。

長城證券分析師劉文強表示,科創板將從投行和直投兩個板塊直接利好券商。首先,科創板公司上市將為投行業務帶來可觀收益;其次,將為券商直投業務提供投資渠道與退出通道。“直投+保薦”形式叫停後,券商直投業務轉型,私募子公司佈局股權投資市場,科創板為券商直投帶來戰略機遇。

目前,IPO退出渠道仍是私募股權投資的首選,在新三板遇冷、IPO過會率低的情況下,科創板的設立為券商直投業務提供新的退出渠道。科創板允許券商子公司進行跟投,在具備信息優勢的情況下,券商直投業務將會擇優而投,有望提高投資項目成功率及直投業務收益。

王維逸表示,除了投行業務和直投業務之外,科創板作為增量市場,成交量的增加將為券商的經紀業務帶來增量貢獻。

新業務能給券商帶來多少增量收入?據東方證券測算,投行承銷保薦收入預計首年35億元,此後每年25億元。在周邊收入方面,“綠鞋機制”有望首年帶來5.25億元的額外承銷收入,後續每年3.75億元;若後續股價下跌,二級市場購回,公司首年可以獲得買賣價差10.5億元,後續每年7.5億元;新股配售經紀佣金有望首年帶來245萬元的佣金收入,此後每年175萬元佣金收入。

整體來看,基於假設與測算,科創板首年給券商帶來的業績貢獻約為43.12億元,此後每年帶來收入約30.8億元,考慮到大型券商在這些業務上的市佔率更高,其收入貢獻比例有望更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周琳)

股市成交量放大、科创板将带动多项目业务——券业迎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