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北山(7)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是左宗棠说过的一段话。看到这话时,我曾不止一次想过,数千年来,居住在榆中北山的先辈们,在那绵延无际的群山之中寻觅扎根之地的时候,满怀着幸福美好愿望,千山万壑,辛苦找寻。站在一个个高梁峻岭之上,他们最后注目凝视的,不就是一片能更多承接阳光雨露,具有安全感和舒适感的土地吗?这扎根之地越平坦,土层越深厚,越适宜居住。因为平缓,山坡上可以积蓄更多流水,这样生命遭遇的坎坷就少;因为土层深厚,适于稼穑,人们可以在山坡上耧耕,构筑屋舍,挖掘窑洞,建造粮仓地窖,存放生存必须之物……找到这样的风水宝地之后,我们的先人就会为它起一个很接地气的名字,什么坪、台、岔、沟、岘等等,从此在这里扎根繁衍,生生不息。500多年前的魏家三台,正是先人慧眼和深谋远虑的抉择。

生命中的北山(7)

魏家台属典型的台地,而且有三个错落有致,遥相呼应的台地。台上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阳光充足,可谓人间福地。而在魏家三台的大山之下,滔滔不绝的黄河边,正是今天的靖远平堡。今天的魏家三台,已经变成了金营村。魏家小岔、李家台、魏家台、陆家台……历史在500多年间发生了怎样的演变我们无法明了,但眼前这一弯弯错落有致,平坦绵软的土地一定会记得……

驱车走上台地,第一眼看见的是两个坐落在山顶上的村庄,左边的叫魏家台,右边的叫李家台,尽管我以金城魏氏子孙的身份前来拜谒魏家台,但我更想全面了解这一方土地的历史和风采。老魏说,这李家台地势也很不错,要不先去李家台看看,我们于是欣然前往。

生命中的北山(7)

沿着山间道路向前走,路边是大片大片的田地,有的种着百合,有的是秋天收获之后梨耕耙磨过的,在这高山之巅,有这样广阔平坦的土地真让人称奇。这远离尘嚣的地方,没有人头攒动车辆络绎的热闹和繁华,有的是高远的视野和无边的宁静。就在这大山的怀抱里,李家台的祥和甜美在尽情展现。村口有落了叶子的大树和太阳能路灯,矮墙下,冬日农闲的村民坐在阳光普照的街头聊天,看见陌生的来者,他们迎过来攀谈,问我们来找什么人,有什么事?庄户人的热情朴实而又温暖……我们聊魏家台,聊这里的李氏那个年代到这里居住,聊地里的庄稼和一年的收成,说到李氏家谱的时候,一们热心的老兄说,我家里有,带你去看看。

生命中的北山(7)

走过李家台的巷道,看这一片朴实的村庄,抬眼四望,澄澈的蓝天下,这高山台地辽阔无际,分明是一处世外天堂。

来到李老兄家,踏入他的小院,女主人正在洗衣服,院子里的铁丝上晒着小被子等。这是北山一带常见的出檐平房,墙上贴着瓷砖,有土炕留下的坑洞。走进房间,看屋内生着火炉,墙上挂着写有“奋斗”字样的装饰,电视、风扇、音箱等,能显示出这个家庭的奋斗……

生命中的北山(7)
生命中的北山(7)

主人拿出一个红布包,说这就是他们的家谱。我小心的打开。这是一本完全用钢笔手工书写的家谱,有着很少见到的一种格式。虽然简朴,但细细读来,散发着传统文化的芳香……

生命中的北山(7)

家谱序言中写道:“提高思想文化素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个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哲学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大学校长十三位,教授一百多位,文学家八十多位,国会议员二十多位,有总统一位……一个赌徒,酒鬼,八代子孙中有乞丐三百多个,盗窃犯六十多个,杀人犯七个……提高家族成员的思想文化素质,是繁荣家族的必由之路,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娟秀的钢笔字,富于哲理的文字,一个小山村里的家谱让人惊叹。我拍了几张家谱照片,回来后细细看了好几遍……由这篇文字,我想到了北山,我一直苦苦寻找的答案,不就在这里吗?在北山这片贫瘠土地上,人们与残酷的自然环境抗争,一代接一代奋斗不息,尽管还没有完全脱离贫困,但是北山人从没有忘记追求精神的富有。他们砥砺奋进,不懈奋斗……这就是北山人,这就是北山的风骨!

生命中的北山(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