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歲中年危機面前,我們還能做什麼?


三十五歲,中年危機,八五後扎心的字眼。

三十五歲中年危機面前,我們還能做什麼?


今日和幾個朋友聊到這個並不輕鬆,但擺在眼前的話題,但視乎大家都比較迷茫。

八五年在華為海思做研發的熊老闆嘆道:再過幾年年紀大了,拼不動了,加不了班熬不了也了,我們就會被更年輕、更能拼、更便宜的一批後浪替代,我們沒有核心技術的,到時準備要另找下家了。

在華師大任教的老X感慨:畢業後一直在校園,光靠工資早餓死了,所幸課程少,自由時間很多,搞點網站、代裝電腦這些每個月也能弄個兩三萬。說起未來,也有出來的打算,但三十好幾了,不做老師還能幹啥呢?

畢業後一直在做關務的老劉,目前轉業務了,他說關務已經過了最好的時代,即使做到了關務經理,以後發展也有限,不如在35歲之前放手一搏,跨行換一種出路。

一直在做供應鏈金融的老B,三十七八了,這幾年因為大環境不好,一直在跳槽,最近心灰意冷地想獨立門戶,開家奶茶店啥的,但老婆在家做全職太太,家裡又有兩個嗷嗷待乳的小屁孩,輕易不敢動,還一直嘆息為什麼十年前不趁年輕拼一拼,做自己想做的。

總結起來,我們的三十五歲危機無非幾點:

1、已是中年,精力開始衰退,支撐不了雄心,身體不允許。

2、事業未成,上老下小,車貸房貸,不敢異動,生活不允許。

3、想換行、創業,但失敗不起、年紀不小,時間不允許。


根據“墨菲定理”,越擔心的事越可能發生。既然遲早要面對,就提前做些什麼吧。

我給自己定了以下三條要做的事:

1、堅持跑步。

不出差的日子,早上6點起來跑步五公里。一週至少跑三次。良好的身體是我們不多的本錢。

堅持過後,之前感冒、易疲勞這些小問題不見了。而且在跑步的過程中,思路特別清晰且發散。運動過後,一天的精神都容易集中,而且能鍛鍊忍耐力與專注度。

春上村樹能堅持每天寫4萬字,成為日本國寶級小說家,與他十幾年如一日,每天堅持跑十公里是分不開的。

2、堅持練英語。

未來的全球化會加快步伐,除了專業技能精通,如有一兩門外語傍身,不能說是如虎添翼,但至少也是錦上添花。

事業有成需要外派升職、財務不急缺了到國外旅遊瀟灑、實在混不下去跑伊拉克撿彈殼、唐人街賣炒粉、迪拜街邊做乞丐,一口流利的英語都能打開方便之門。

3、堅持寫作。

到了這個年紀,也不好厚著臉皮以“文學青年”自詡,文學中年又顯得油膩圓滑,完全說為了愛好情懷也顯得虛偽蒼白,想著能通過寫作變現,整點零花錢也是極好的。

不求像咪蒙、六神這些大V一樣財務自由,更不奢望像唐家三少那樣,堅持十年日更萬字,每年狂收過億版稅。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思維,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開拓眼界、提升思維的一門途徑。行萬里路現在比較難辦了,咱們就努力讀讀書,寫寫字吧。

願我們歷經千帆,歸來雖不是少年,也仍一切安好。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