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作者李洪河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麗英!我留在東北打日寇,不知我們何時再相見……”馮治綱眼含熱淚道出深情的話語,愛妻依偎在他身旁,淚水像斷線的珠子一樣滾落下來,嚶嚶的哭聲是那麼悲切,似乎驚動了天,上天也出於同情,也唱起了一首離情的歌。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1934年初春,北方春寒乍暖,大地冰雪消融,這自然景色沒有給這裡的人民帶來好的運氣,卻給人帶來一種陰森恐懼感。在湯原縣亮子河三號營的金礦,一位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男青年,站在高高的山崖,舉目遠眺,那巍峨的群山,盡收眼底。這個人就是原偽湯原縣縣長季國珍的姑爺--馮治綱。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湯原縣縣長季國珍對蔣介石不抵抗日寇的行為極不滿,毅然決然辭去縣長的職務,回關內隱居,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

在漆黑的夜晚,季國珍的三姑爺馮治綱,突然向岳父、岳母、妻子麗英提出來抗日的想法。他的話音一落,屋內一片寂靜,靜得人呼吸聲音都能聽到。岳父大人雙眉緊鎖,愛妻當即失聲痛哭。聽到這令人吃驚的話語,岳父大人沉思片刻,回問道:“那麗英怎麼辦?”“爸、媽,我不是孝子,對不起二位老人家。現在是國難當頭,我心早已下定,去抗日前線打鬼子。”馮治綱當機立斷地回答。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那可不行,家不要了……”麗英冷漠的面孔,一種期待,一種無奈地對馮治綱說。

“治綱是有骨氣的年輕人,既然選擇了愛國路,就讓他打鬼子去吧!”季國珍讚許姑爺這種舉動。

岳父的一席話,使馮治綱深深地感動,有岳父的支持,心裡託了底。“我看,你先隨父母走,等打敗日本鬼子,我再接你回東北老家。”馮治綱柔情似水望著妻子,說話間眼角含著淚水。

屋內一片寂靜,靜得人呼吸聲都能聽到,他倆目目相覷。剛結婚不久的夫妻,正是甜甜蜜蜜的時候,突然提出這一嚴重的話題,在情理上是過不去的。馮治綱處於焦灼的狀態。思來想去,還得做好愛妻的思想工作。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柔和的月光傾撒在大地上。夫妻二人不是聊綿綿柔絲的話語,而是談的是夫妻分離的事。倆人平時好開心,馮治綱時常逗得麗英咯咯大笑,可是這天晚上,氣氛就大不一樣,他們心情處於壓抑之中。“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馮治綱鏗鏘有力地朗誦杜甫《春望》詩句。

“治綱啊,你讓我想一想,好嗎?”麗英對愛人馮治綱說。

“麗英!沒有國哪有家,國寧家才安。”馮治綱以柔情的話語,句句打動著愛妻的心。

“是啊,我爺爺就是被日本鬼子殺死的,我是恨透了他們。”麗英憤怒地說。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這就對了,你能認識這一問題就好,日本鬼子是我們不共戴天的死敵。”馮治綱的話句句深入麗英的心。麗英認為愛人治綱說得在理,眼裡的淚水像斷線的珍珠般滾落,她陷入了沉思之中。

“治綱胸懷大志,有遠大的理想抱負,我得支持。”想到此,麗英欣然同意了愛人的要求。

“那我暫時先跟爸媽回關內,等你打敗日本鬼子再接我們回家?”麗英用悽婉的話語囑託馮治綱。

“愛妻放心吧!我馮治綱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是你的人,永不變心,誓死忠於你。”馮治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向麗英保證。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我們之間還說那些幹嘛,只要心裡有就行了……”麗英話說得那麼有分寸,句句打動了馮治綱的心。馮治綱也為有這樣的好妻子而感到自豪。

天上明月高懸,給幽靜的夜晚帶來一種新的氣息。嚶嚶的哭泣聲,把屋裡的老人吵醒。說是讓馮治綱抗日,實際麗英還是捨不得。這不是串親戚,是冒著生命危險打鬼子。

“子彈不長眼睛,要注意安全。”妻子的一番安慰,馮治綱心裡是那麼舒心快樂。馮治綱在偽湯原縣政府當文書,眼見日寇的鐵蹄踐踏東北的大好河山,肆無忌憚地欺壓百姓、強姦婦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心都要碎了。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在白色恐怖下,馮治綱不甘當亡國奴,毅然辭去縣文書到黑金河金礦給劉記三當管賬先生,尋機拉隊伍抗日。這是馮治綱的初衷。馮治綱果然走上了東北抗日的道路。

窗外,月光如水。麗英在送馮治綱的那天晚上,千言萬語,萬語千言總是說不完……

“麗英再見!”馮治綱揮動著帽子,淚水洇溼了衣服。可麗英站在高高山峰上,身上任憑大風吹著,簡直哭成淚人似的,那種殷殷離別情是那麼揪心,彷彿撕裂馮治綱心······

(馮治綱1940年1月26日犧牲,年僅32歲,是東北抗聯六軍參謀長)

原創小小說:殷殷離別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