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

“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俗稱“湖北省造本省銀元”,即所謂“銀元四大天王之一”,或“銀元十珍之一”,數量極其罕見,價格之高,亦難以想象,最近的拍賣價,竟高達數百萬元,目前已成為銀元愛好者及收藏者夢寐以求的珍稀之品。


探秘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

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一枚

估價: 180.00-260.00萬

成交價: 436.80


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一枚,由湖北銀元局仿廣東銀元鑄造流通於市,初鑄時龍圖左右嵌“本省”二字,以示與外省有所區別,後因窒礙難行,收回再鑄時,將“本省”兩字去之,未銷燬重鑄而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數,並且多為磨損或打戳,完全未使用品罕見。近代錢幣鑑藏家張璜在其著作《中國銀圓及銀兩幣目錄》中將此幣編號CH133,並特別指出:“此幣只有一種,並無其它版別。”此枚徵集自海外著名收藏家,為舉世公認“本省”七錢二分存世之最佳品相,甚為名貴,完全未使用品

湖北“本省”銀元

湖北“本省”銀元的製成日期與發行理由,在一般文獻上都找不到具體記載,因此目前各書譜的說法均缺乏確鑿依據。然2005年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周祥先生在上海《錢幣博覽》(總46期)發表考證,在一張湖北官錢局光緒廿三年六月發出之“九八制錢一千文”錢票的背面文字查出印有光緒廿二年四月初二日(1896年5月14日)湖廣總督告諭:“…既準完納本省公款,必須加鑄本省字樣,方免混淆滋弊。…茲議定每新鑄之本省銀元準作制錢一千文,該商民等照此價赴局購買,即照此價赴關卡州縣完納,無絲毫增減以昭大信。一面增購機器添鑄對開、五開、十開、二十開小銀元亦加鑄本省字樣,其價照一千文以次遞減,亦如制錢之可以零星使用。”至此,本省銀元來龍去脈完全揭曉。

由錢票背文之告示日期及“新鑄之本省銀元…增購機器添鑄小銀元亦加鑄本省字樣”等句,可確定繫於該年初所制,而非在光緒廿一年湖北銀元局開鑄初期所造的。至少在其告諭日期前,已鑄成加本省字樣的壹元。其加上本省字樣原意是必須使用此湖北省造的銀元納稅,目的是推廣湖北銀元以間接抵制外地與外洋所造銀元,並抑制銀錢的兌價,而非只能在湖北省使用。再根據《張之洞全集》卷內之《推廣行用銀元及銀元票示》:“外府各屬州縣 …必緣距省遙遠,商民人等來省兌取不易,致未通行。”等記載,顯然只有鄰近省城的州縣才見使用。

另據1896年10月2日英文報紙《華洋通聞》(The Celestial Empire)報導:“雖然總督堅持每銀元兌換制錢一千文,但此時市價銀元只合制錢八百五十文,故無人收受,而充當軍餉發放的銀元也很快回籠…”云云。由此亦可佐證當時制錢缺乏,商民不願以一千文高價向銀元局購用本省銀元納稅,當局告諭形同具文。本省銀元在窒礙難行的狀態下很快便退出流通並被銷燬重鑄,留存至今者寥寥無幾。銀元加鑄本省字樣的應有五種,目前僅見壹元、二角及一角三種。


探秘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


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一枚

估價: 80.00-100.00萬

成交價: 92.00


1896年湖北省造“本省”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一枚,流通銀元大名譽品,由湖北銀元局仿廣東銀元鑄造流通於市,初鑄時龍圖左右嵌“本省”二字,以示與外省有所區別,後因窒礙難行,收回再鑄時,將“本省”二字去之,未銷燬重鑄而留存至今者屈指可數,並且多為磨損或打戳,保存完好者甚為名貴,PCGS VF35

大名譽品“湖北本省”銀元的製成日期與發行理由,以往因缺乏文獻記載,常被人誤解為開制之初所造的樣幣。本世紀初,上海博物館研究員周祥在整理館藏文物時在一張湖北官錢局光緒二十三年六月簽發的“九八制錢一千文”錢票上,發現背面印有光緒二十二年四月二日(1896年5月14日)湖廣總督的告諭:“⋯⋯既準完納本省公款,必須加鑄本省字樣,方免混淆滋弊。⋯⋯茲議定每新鑄之本省銀元準作制錢一千文,該商民等照此價赴局購買,即照此價赴關卡州縣完納,無絲毫增減以昭大信。一面增購機器添鑄對開、五開、十開、二十開小銀元亦加鑄本省字樣,其價照一千文以次遞減,亦如制錢之可以零星使用。”至此,其來龍去脈完全揭曉,湖北“本省”銀元乃是因機器製造耗時甚久且運送路途遙遠,在這青黃不接之時,鄂督所採取應急措施下的產品。

由錢票背文的告諭日期及“新鑄之本省銀元⋯⋯增購機器添鑄小銀元亦加鑄本省字樣”等句,可確定繫於該年年初所造,而非光緒二十一年湖北銀元局開制之初所造。至少在其告諭日期前,已製成標註本省字樣的一圓。其加上本省字樣的本意是商民必須使用湖北省造的銀元納稅,目的是推廣湖北銀元以間接抵制外省與外國所造銀元,並抑制銀元、制錢的兌價,而非只能在湖北省使用。然而,外府各屬州縣距離遙遠,商民人等兌取不易,僅在鄰近省城的州縣才見通行。加上當時制錢缺乏,商民不願以一千文高價向銀元局購用“本省”銀元納稅,當局告諭形同具文。“本省”銀元在窒礙難行之下很快便退出流通並被銷燬化銀,留存至今者寥寥無幾。—參閱孫浩《百年銀圓》第12-13頁。

相信很多人對於錢幣收藏是比較感興趣的,如今很多工薪階層也都紛紛加入了錢幣收藏這一行列,但是收藏錢幣也如投資股票一樣,不可能沒有資金,有也不可能是隻有盈利,故而要實現盈利除了學會正確投資之外,還要學習到一些技巧,比如“以幣養幣”。加入錢幣收藏的人,不管是大富豪還是工薪階層的人,如果一味的收藏錢幣那麼是很難繼續投資錢幣的,故而應該學會積極運用手中的錢幣來達到自己所想,獲得自己的利益,那麼應該如何做到呢?

第一,只進不出是不可能的事情,要適當轉換手中的錢幣。收藏錢幣無疑是等待手中的錢幣更加值錢,但是如果只進不出,那麼是不可能有多餘的資金去購買錢幣,故而在收藏錢幣的過程中要學習將錢幣劃分等級,哪些錢幣屬於優等品,哪些錢幣屬於精品,哪些錢幣屬於普痛錢幣,只有將他們劃分清楚,等到手中資金不足的時候將普通的錢幣進行處理,那麼才有了多餘的閒錢去購買收藏更加好的錢幣。

第二,做兩手準備,收藏錢幣可規模收藏。當然有時候可以用排除普幣的辦法來換取資金,而兩手準備則可以做到改變資金不足還能收藏到更加好的錢幣。對於特別好的品種,藏友在收藏的時候應該進行規模收藏,一份自己進行收藏,而另一份則進行轉手售賣來賺取成本,這樣的做法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既不會因為資金問題收藏不了錢幣,又能賺更多的金錢,當然在選擇收藏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是品種的選擇,選擇錯誤則難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第三,專項收藏能帶來更多利益,避免資金不足。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個人喜好進行收藏能避免出現資金不足的狀況。收藏藏品有的人會根據市場行情進行收藏,但是市場行情是難以把握的,而根據喜好進行收藏則能做到縮減錢幣收藏項目,對藏品進行“精兵簡政”,將過去收集起來的雜亂藏品“下崗”投放市場,以保證主藏項目的順利進行。像有的藏友就能及時購買到好的藏品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拋手再賺錢來養自己的專項錢幣,這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