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春晚語言類節目往往是人們最喜歡看的節目。今年沈騰團隊帶來的《佔位子》節目中,幾個家長為了給孩子搶座位明爭暗鬥,爭鬥過程中讓人捧腹大笑。同時,笑完了,又有著對家庭教育和親子關係的深刻反思。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不能光指望學校和老師,

家長的陪伴也很重要

一個“糊塗”的爸爸,在班裡幫兒子搶“最好”的座位。

可搶到最後才發現,自己走錯了班。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原來,他只記得給兒子搶最好的,卻根本忘了兒子上幾年級。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最後,他反思道:“把什麼都給孩子搶到最好的了,孩子就能好了?”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指望學校和老師,家長的陪伴也很重要。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中國最需要教育的,

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說起陪伴孩子,確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而在事業中投入太多的精力,回到家孩子都睡了,總是見不到孩子,感情都生了。

沒有時間,怎麼陪呢?

確實,能騰出時間是陪伴的前提,但是時間少也有時間少的陪伴方式,因為高質量的陪伴不是靠時間砸出來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交流。或許,在孩子3歲之前,親密的肢體接觸比較重要;但隨著孩子長大,家長與孩子精神上的交流更為重要。

只要父母都是努力認真生活的人,他們的生活態度自然會影響到孩子,這就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


高質量的親子陪伴,應該建立在尊重、平等、坦誠等態度的基礎上。

有的家長雖然表面上看來付出很多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但因為對“陪伴”的目的思考得不夠清晰,對自身角色定位不明確,結果“陪伴”變成了“監管”,“家長”成了“管理員”,這樣的陪伴其實是有反作用的。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種“監管式”陪伴模式下成長出來的孩子,在自主規劃、學習反思、提升挑戰等方面的能力,肯定是遠低於同齡人的,就算家長“陪”著他闖過了小升初、初升高,最終把他送到了名校,家長就能高枕無憂了麼?

恐怕未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恰恰因為“陪伴”的時間足夠長,離孩子足夠“近”,容易將目光聚焦在他某一時段的成績或表現而“短視”。這時候,家長還需要反思自己陪伴的目的:陪伴最終是為了放手,讓孩子在感受到親情紐帶的同時,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通過自主思考和努力,走向自己美好的未來。只有想清楚這些事,才能更好地陪孩子吧。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家長要記住這幾句話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1.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教育孩子是人類最重要而又最困難的學問。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懷有對孩子一生的責任。無論父母事業上多麼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失敗帶來的後果。把天才培養成庸才,是對家庭和人類文明的犯罪。

把孩子教育成功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2.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規律:孩子成長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3.給父母的建議

1)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作為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一定要記住: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2)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父母改變,孩子改變。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身教重於言教。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

把孩子當人,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瞭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麼在做什麼。

4)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麼管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一隻手”、“一隻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愛是一門藝術,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6)不能當眾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應該把孩子帶回家,當眾責罵、毆打,往往後果非常嚴重。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嚴,要保護孩子的心靈,做不到這一點,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對孩子來說,他極度地渴望愛,又極度地渴求安全感。在愛與安全感兩個要素之間,任何一個要素的缺失,都將對孩子的成長構成不可修復的傷害。

8)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春晚語言節目《佔位子》搞笑背後,一句話道盡了教育真相

讓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我們決定不了孩子的未來。有的父母認定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星、光芒四射,卻不知星星也有恆星與流星之分。有的父母認定自己的孩子平凡如沙、前途渺茫,殊不知哪怕他即使是一粒沙,若蚌能夠用心守護,最終捧出的卻將是珍珠。

從一個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這個人自己的人生態度。那種逼迫孩子參加各種競爭的家長,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個淡泊於名利的人,必定也願意孩子順應天性愉快地成長。

我由此獲得了一個依據,去分析貌似違背這個規律的現象。譬如說,我基本可以斷定,一個自己無為卻逼迫孩子大有作為的人,他的無為其實是無能和不得志;一個自己拼命奮鬥卻讓孩子自由生長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於無奈。這兩種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實現自己的未遂願望,但願望的性質恰好相反。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東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讓孩子得到的東西。進一個名牌學校,謀一個賺錢職業,這種東西怎麼有資格成為人生的目標?所以也不能成為教育的目標。我的期望比這高得多,就是願孩子成為一個善良、豐富、高貴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