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曾昭明——從打鳥能手到護鳥隊員

黃俊毅

江西遂川曾昭明——從打鳥能手到護鳥隊員

在我國著名的千年鳥道江西遂川縣西部邊陲羅霄山脈營盤圩、高坪的荒山野嶺上,住著一位愛鳥如命的中年人,常年守護著這些藍天小精靈,他就是護鳥人曾昭明。

曾昭明家不遠處有座無名山崗,數百年前,村民都在這裡打鳥,打鳥崗因而得名。曾昭明11歲就隨祖輩、父輩上打鳥崗,練就了一身捕鳥好本領,是當地有名的打鳥高手。

南飛的候鳥白天躲在高山密林覓食休整,晚上藉著星辰、火光指引繼續遷徙。曾昭明說,以前在有霧的晚上,村民會架上網,點上火,鳥兒鋪天蓋地飛來自投羅網,慘叫聲經夜不絕。多的時候一晚能捕上百斤,可以換好幾百元。

如今,曾昭明由赫赫有名的打鳥能手變成護鳥隊員,這又是咋回事呢?

為改變山裡人獵鳥吃鳥陋習,2002年10月份,鳥類環志研討會在營盤圩鄉召開。曾昭明聆聽了專家們的授課,得知許多珍稀鳥類瀕臨滅絕,內心受到極大震撼……

第二天一早,曾昭明就把鳥銃、氣槍、尼龍網等打鳥工具上交政府,決意“金盆洗手”,戴上袖章,成為一名護鳥隊員。

風裡來,雨裡去,曾昭明日復一日地護鳥,感動了眾多鄉親。每當遇到偷獵者,他們總會第一時間報告給他;發現有鳥兒受傷,都會抱過來請他救治。

這麼多年,曾昭明已記不清救過多少鳥兒。一次,有村民發現一隻池鷺中毒,便迅速抱了過來。曾昭明不懂救治,就自費坐車百餘公里,到縣林業局找專家,自掏腰包買藥解毒。經過四五天精心照料,池鷺恢復了健康。放飛時,池鷺在他家屋頂上盤旋了三圈後,才依依不捨地飛走。

2012年9月中旬,曾昭明發現一隻翅膀受傷的牛背鷺,趕緊把它帶回家,塗上消炎藥,貼上創可貼,掰開嘴喂藥喂水,還從水塘裡抓魚給鳥補充營養。經過精心護理,10多天後,牛背鷺傷口癒合重新飛上藍天。

“這老曾,真夠堅持的!”大家都這麼說。曾昭明發現遠房親戚捕鳥,不僅沒收了工具,還向林業公安報了案。親戚很生氣,幾個月都不和他說話。

這些年為了護鳥,曾昭明得罪了不少人,有人甚至揚言報復,但他始終不曾退縮。“看著鳥兒展翅高飛,我很安心!”每每聊起護鳥的事,曾昭明總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的護鳥愛鳥行動,也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周圍的人。

堂弟曾昭銀過去也是打鳥高手,受曾昭明影響,主動把祖輩在山溝裡最好位置佈設的幾個打鳥網場都撤了。

在曾昭明的倡議和策劃下,2008年9月份,村裡組建了一支義務護鳥隊,曾昭銀、曾昭傑、陳樹生等人成為骨幹隊員。每當候鳥遷飛季節,10多個人在田間地頭義務勸阻捕鳥的村民,成為候鳥的“守護神”。

這些年,護鳥隊與協助鳥類環志站中外專家一道,為池鷺、黃斑葦、杜鵑、遊隼、仙入色鶇、長嘴鴉、紅嘴相思等100多種7000餘隻鳥戴上環志。他們保護的珍稀鳥類,國家Ⅰ級和Ⅱ級的有20多種,受《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有30餘種,受《中澳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有10多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