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油炸食物,真的更健康?

薯片、蝦條、小餅乾,過年總少不了各種零食,膨化食品至少佔據了半壁江山。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挑選看起來更健康的零食,所以“非油炸”應運而生,但是“非油炸”真的比油炸健康嗎?

非油炸食物,真的更健康?

01、什麼是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是我國的傳統食品之一,指的是澱粉類食品在高溫(>120℃)烹調後的食品

從逢年過節炸春捲、炸丸子,到每天早餐的油條、油餅,快餐的炸薯條、炸雞翅以及零食裡的炸薯片、油炸餅乾等,都是油炸食品。因其酥脆可口、香氣撲鼻,深受許多人喜愛,但經常食用油炸食品對身體健康卻極為不利。

非油炸食物,真的更健康?

02、油炸食品的危害

衛生部的公告指出,澱粉類食品在超過120℃高溫的烹調下容易產生丙烯酰胺,日前謝霆鋒的鋒味餅乾就查出含有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屬於二類A致癌物

非油炸食物,真的更健康?

二類A致癌物是指

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對人體雖有理論上的致癌性,而實驗性的證據有限。也就是說,確定對動物致癌,對人理論上致癌,但實驗證據不充分

除了產生致癌物,油炸食品難消化含有大量油脂,且不說這些油質量如何,單單是油的含量就已經可能讓人患上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而且油炸食品儲存不當會吸附大量灰塵,對健康造成影響。

非油炸食物,真的更健康?

但是也不用太過擔心,偶爾食用油炸類食品對身體的危害並不會很大,這是一個毒性長期積蓄的過程,長期大量食用必將對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03、非油炸食品的誤區

眾多吃貨為了如何吃更多的零食卻不長胖這個問題掉了多少頭髮,終於“非油炸”食品給了大家很大的心理安慰。但是別急著開心,很多人走進了“非油炸”的誤區。

非油炸食物,真的更健康?

非油炸食品的專業稱呼是“噴淋食用油熱風烘乾工藝”,是在原料表面刷上或噴淋上油,再熱風烘乾製成。它與油炸的區別主要是以下兩點:

①油炸是用油熱乾燥工藝處理,油脂含量較高,水分含量較低。非油炸類似於烘焙,口感不如油炸食品。

②非油炸烘乾過程中溫度比油炸低,損失的營養少一些,熱量相對較低,丙烯酰胺含量相對較低。

非油炸食物,真的更健康?

而且非油炸食品避免了熱油的反覆使用,從這幾點來看,確實比油炸健康一些

但是!劃重點!

非油炸≠不含致癌物丙烯酰胺。非油炸≠無油。非油炸≠低熱量。

非油炸也要用到大量的油,雖然烘烤溫度不如油炸高,但是照樣會產生丙烯酰胺。而且許多食品披著“非油炸”的外衣,為了增加風味,會添加更多的甜味劑、味精、鹽和香精,對健康危害很大。 所以,非油炸絕對不等於無危害食品!


(本文圖片僅供科普,不涉及商業用途,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