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尼古拉•貝內代蒂在新年榮譽中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小提琴家尼古拉•貝內代蒂在新年榮譽中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蘇格蘭小提琴家和音樂教育先鋒尼古拉·貝納德蒂在新年榮譽中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在2019年的新年榮譽列表中,我們可以發現蘇格蘭的小提琴家和音樂教育先鋒尼古拉·貝納德蒂,由於她對音樂事業的貢獻而被授予了大英帝國司令勳章(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的司令勳章)。這個勳章代表的榮譽僅僅在爵級大十字勳章和爵級司令勳章之下。

貝納德蒂已經與許多組織共事過,例如蘇格蘭的系統金融公司及諾道夫·羅賓斯音樂治療慈善機構,並且一直活躍地支持著音樂教育事業。她同時也是ESTA UK(歐洲絃樂教師聯盟英國分部)的現任主席。

“我非常榮幸能夠被授予這項榮譽,”她如此說道。

“這次充滿意義的公開肯定能夠更加鼓勵我獻身於音樂的決心,也致力於為貫穿英國,服務大眾的教育系統增加更多的豐富性,靈感和多樣性。”

“我從未像現在堅定地繼續守護支持藝術和音樂,以及去挑戰如何加強音樂教育。我們經常會耳聞學習音樂會有潛移默化的好處。我們更會經常被告知藝術的教育包容性能夠培養一個人的品格。”

“然而,現在讓我們僅僅只是欣賞和聆聽人們聚在一起演奏和歌唱的美好場景,為都是陌生人的觀眾席帶去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從這些彙集起來的過程中,我收穫了無數成就感,高漲的情緒以及萌發的團隊意識。”

“這些收穫讓我們從固有的路線中跳脫出來,而用更崇高的目標將我們重新團結在一起。這是一件多麼美好,多麼奇妙的事情,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投入精力。我只是想通過我不斷的堅持來證明自身的價值。”

此前,貝納德蒂已曾在2013年被授予大英帝國員佐勳章及在2016年被授予女王音樂獎章。

尼古拉·貝納德蒂,(Nicola Benedetti)

小提琴家尼古拉•貝內代蒂在新年榮譽中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1987年7月出生於蘇格蘭艾爾郡,4歲時受到8歲的姐姐斯特芬妮(Stephanie,小提琴演奏家)的影響開始學琴。她的母親每天開車一小時,把姐妹倆從家送到學校,聲稱如果不好好學,就把小提琴沒收。

意大利裔的父親喬萬尼-貝納德蒂(Giovanni Benedetti)是英國著名商人,擁有數千萬英鎊的資產,然而小富家女並沒有因家境優越而在學業上有所倦怠,尼古拉9歲就通過了小提琴八級的考試,她曾說:“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天生的小提琴家,唯一的秘訣就是認真練琴。”

成長經歷

小提琴家尼古拉•貝內代蒂在新年榮譽中被授予大英帝國勳章

1997年,剛過10歲生日,尼古拉便接到了梅紐因音樂學校的錄取通知書。11歲時,尼古拉已經在梅紐因指揮的巡演中,與學校管樂團一起演出巴赫的《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了。據說在梅紐因去世前計劃中的合作名單上,除了拉妮-米契爾(Priya Mitchell)、張莎拉(Sarah Chang)和瓦迪姆-列賓(Vadim Repin)外,還有一位便是年僅12歲的尼古拉。

14歲時,尼古拉迎來了演奏生涯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她一舉奪得英國傑出天才比賽大獎(Britain Brilliant Prodigy Competition)。

不久之後,尼古拉就因各種演出邀請而無法兼顧學業,“既要參加各種演出,又要參與學校的眾多音樂會,我實在難以做到兩全”。頂著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尼古拉毅然從梅紐因音樂學校退學,轉而聘請英國室內樂團前小提琴首席馬切伊-拉科夫斯基(Maciej Rakowski)做私人輔導。

17歲時,成為2004年BBC年度青年音樂家得主,被小報稱為“蘇格蘭最性感的明星”,她拒絕了模特公司的邀請,打算致力於改變古典音樂在年輕人中的形象。

無論運氣和實力的比例如何分配,總之一路戰績輝煌的蘇格蘭女孩又成了BBC眼中的“天之嬌女”,從而順利進入主流媒體的視線。

一個月後,她在2004年度英國最大的戶外狂歡音樂節格拉斯頓伯裡音樂節(Glastonbury Festival)上面對上萬觀眾演奏,又在愛丁堡邊緣藝術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上與蘇格蘭室內樂團合作。同年10月,尼古拉在新蘇格蘭議會大廈落成儀式上為女王陛下獻演。

在更為關心少女成長的部分英國媒體看來,這份基礎過於薄弱而風光來得過早的演奏生涯,顯得有些“畸形”,到了這個份上,女孩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有透支之嫌。

每年一張專輯,之後是緊鑼密鼓的宣傳巡演,最忙的時候,尼古拉幾乎每兩天就要開一場音樂會。上海演出前,怕耽誤大事,僅答應接受10-15分鐘的簡短採訪,但就在演出前一天,又不明原因地匆忙取消,即便是郵件採訪,尼古拉也因“總在巡演路上”為由,拖延了近一個月才回復。

面對英國媒體也好,接受本報採訪中也好,尼古拉不止一次地反覆重申,打算逐年減少音樂會的數量,但這同她與日俱增的知名度之間,似乎又有難以化解的矛盾。 在上海音樂會上,一頭蜷曲金色長髮的尼古拉身材挺拔,演奏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時,身體劇烈晃動,展現出無限的青春活力。

但是平日裡,尼古拉更願意給世人留下一個“乖乖女”形象,她對《獨立報》說,自己從小接受正統的古典音樂教育,對陳美等跨界音樂人的道路提不起興趣。接受《鏡報》的採訪時,她又表示:“我從不去酒吧,也不愛喝酒、抽菸,幾乎從不嘗試稍顯奔放的衣服。”

於是,媒體紛紛將“蘇格蘭玉女”的帽子往她頭上按,尼古拉不僅被視為蘇格蘭的驕傲,更被英國國內眾多知名作曲家寄予厚望。

她的蘇格蘭老鄉詹姆斯-麥克米倫(James MacMillan)以及英格蘭作曲家約翰-塔文納(JohnTavener)本都以創作具有深刻宗教精神的作品著稱,卻也心甘情願為尼古拉創作作品,兩部獻給她的協奏曲《Fragment for the Virgin》和《From Ayrshire》分別被她收錄在第一和第二張專輯中。

不僅如此,尼古拉更是勇擔重任,視自己為推廣古典音樂的“青年代表”,個人官方網站的名稱就是“尼古拉邀您加入到音樂”(Nicola Benedetti invites you to take part in Music)。

除演出和錄製唱片外,從2005年起,她還跟隨“薩金特兒童癌症關護實踐機構”(CLICSargent)遍訪英國的學校,鼓勵所有的小朋友學習樂器,引導他們熱愛古典音樂。2006年初,她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猶太國家基金大會上為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演奏,同時,她還被聘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愛心大使。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21歲的女孩必須面對的生活:每天超過6小時的練琴時間,外加慈善、教育、音樂會、唱片公司、媒體周旋其中,每一樣都要保持良好狀態,這聽起來多少讓人覺得有些殘忍。

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尼古拉時不時會掩飾不住“累”,堅強的外表下,一顆疲憊的心溢於言表。但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尼古拉卻不願意讓中國讀者知道這一點,或者說,她更願意相信自己能承擔這一切。她說:“音樂是我的熱情所在,理想所在,我願為它傾盡所有。”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