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報也能向境外傳遞“好聲音”

□本報記者 張福財

無論多麼繁忙,福建石獅日報社的主要負責人每天都會把該社給《臺灣商報》的稿件和版面簽發出去,以保證第二天一早在《臺灣商報》上有大陸的新聞。近年來,石獅日報社充分利用石獅僑區優勢,積極開拓外宣渠道,通過整合“紙媒+線下+新媒體”融媒體矩陣,構建“大外宣格局”,讓“好聲音”更多地傳播到境外,並一躍成為全國縣級黨報中走出去的領頭標兵。

版面輸出讓紙媒“跑起來”

作為本土最具影響力的媒體,《石獅日報》充分利用紙媒公信力優勢,藉助我國臺灣地區《臺灣商報》、菲律賓《聯合日報》進行版面輸出,在紙媒端首先發力走出去。

早在2012年2月,《石獅日報》與《臺灣商報》正式開始新聞交流合作。最初,《石獅日報》每週6天向《臺灣商報》傳送新聞稿件,稿件數量不大,每次字數在1500字左右,內容主要以石獅、泉州以及福建省內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新聞為主。2014年,雙方的新聞交流合作有了新的發展,商定《臺灣商報》每天闢出一個整版,由《石獅日報》提供新聞,《臺灣商報》編輯後刊發。經不斷磨合調整,最後形成了每週5天,每天5000字左右新聞量、10條以上內容、5張以上圖片的供稿規模。據統計,2016年全年,《石獅日報》在《臺灣商報》專版共刊發250天,500個版面,以每版平均5條新聞稿件計算,全年刊發新聞有2500條之多。

截至今年3月31日,由《石獅日報》與菲律賓《聯合日報》合作創辦的《石獅日報·菲律賓版》也已順利出刊90期。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鑑華特意給《石獅日報》發來信息,感謝他們對中菲關係的支持和貢獻,稱他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線下活動提升走出去廣度

在《石獅日報》走出去過程中,除了版面輸出外,舉辦線下活動也增強了該報社在海外的發聲權。

隨著一系列富有僑鄉特色的線下活動的開展,在提升《石獅日報》知名度的同時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的發展變化。

例如自2001年以來舉辦的“菲華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已連續15年大規模贊助菲律賓華裔青少年來閩學習中華文化,每屆歷時50天左右,受惠學生累計已達11015名,《石獅日報》每年都定期對此活動進行專版報道。

2015年年底,石獅日報社旗下媒體聯合福建省僑聯、世界石獅同鄉聯誼會等共同舉辦石獅僑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系列活動,收穫了熱烈的僑界反響。在該系列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石獅日報社旗下媒體組成一個整體,發揮各自的傳播優勢和專業優勢,為活動助力。每次活動都有專門工作人員在活動現場分發報紙,使石獅日報社旗下媒體在僑親中影響力持續提高,為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打下基礎。

通過對外交流活動持續不斷的開展,石獅日報社的知名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其本身的發展渠道和讀者覆蓋面。

新媒體助推“紙飛機”遠行

“我們現在都在做公益,助力中國、助力石獅日報社走出去,這是我們媒體人的責任心,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而做新媒體,就更是我們當下不得不做的事情。”石獅日報社總編輯茅羅平表示,新媒體渠道不僅讓傳統紙媒的傳播力更上一層樓,而且也解決了即時新聞傳到海外的時差問題。

據石獅日報社副總編輯傅文忠介紹,石獅日報社是福建省第一批在新媒體上使用即時更新的形式展示即時新聞的媒體,並解決了海外新聞推送時差問題。目前,石獅日報社已形成“兩微一網一端”的融媒體平臺,託管了全市30多個單位和企業的微信公眾號,增加了手機版數字報、每日早點新聞和重大事件圖文直播服務產品,並獲評2016年“全國地方新媒體十大最具創新力品牌”和“全國縣市黨報新媒體20強”。

下一步,《石獅日報》將通過僑親的幫助,努力實現《東方收藏》雜誌進入菲律賓華文圖書館系統,進入菲律賓孔子學院;努力推進與《臺灣商報》的合作,爭取早日使《石獅日報》旗下媒體的臺灣版在臺灣真正落地發行,助推兩岸文博傳媒事業有質的提升。

县级报也能向境外传递“好声音”
县级报也能向境外传递“好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