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民間舞蹈各有講究,這些傳統舞蹈你見過幾個?

說到漢族的舞蹈,顧名思義,就是要介紹漢族的傳統舞蹈,漢族舞蹈的歷史悠久,而且種類也非常多,所以就算在相同的種類舞蹈,在不同的地區也能夠演繹出不一樣的風格。接下來漢族文化,就來介紹漢族舞蹈的特點,看都有什麼講究。

漢族的民間舞蹈不但內容豐富,而且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即使是相同種類的歌舞,因地區的不同,也會在風格、裝扮和表現形式上各有特色、獨具魅力。《龍舞》,是在數名男子高舉支撐龍體的木柄,在穿梭奔跑之中表演“龍打滾”、“龍擺尾”、“金龍纏玉柱”等極有氣魄的造型舞蹈。

漢族民間舞蹈各有講究,這些傳統舞蹈你見過幾個?

此外,流傳在浙江,由眾多女子雙手各持雲朵和蓮花,在優美抒情的荷花舞之後,由荷花花瓣為鱗片連接成的《百葉龍》,在耍龍人逗引下浮游於彩雲之間,真是惟妙惟肖,令人瞠目;南方水稻之鄉,以稻草紮成龍形、龍體遍插燃香,專門舞耍於年節深夜的“草龍”,宛如一條漂浮於夜空、星光閃爍的火龍,在硝煙繚繞中盤旋、飛舞,別有風采。

此外,以龍爪行走於地,同時不斷向四方仰頭噴水的《地龍》,卻是清代流傳下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的象徵;將製作精美的小龍縛於長凳之上,由三名男子各舉一凳腿,奔跑跳躍、翻轉作舞於喧天鑼鼓之下的《板凳龍》,是黃河以南省份被人喜愛的龍舞形式。

漢族民間舞蹈各有講究,這些傳統舞蹈你見過幾個?

此外,把龍體分為若干“段”或“節”的《段龍》、《五節龍》;由一人獨自戲耍,留存於蘇杭和川北,小巧的“蒼龍”、“紙龍”;還有為人鮮知,延續於浙江沿海漁村,幾乎沒有龍形而呈船狀的“首飾龍”、“十八檔龍”等等,真是異彩紛呈、數不勝數。春節期間,這些飛舞在漢族廣大地區品種各異、形態離奇的龍形,充分顯示著龍的傳人悠久的歷史與浩瀚的文化。

漢族《獅子舞》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隨著佛教文化的流傳,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態可掬、溫文爾雅,以表演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暱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

漢族民間舞蹈各有講究,這些傳統舞蹈你見過幾個?

漢民族民間節日歌舞之豐富和廣博,是難以述說完和全面的。所以,千萬不要認為擁有龐大人口的漢族是沒有民間歌舞的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