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逆襲之路:從公司女祕書到省公務員

小路是個不太標準的90後,高白瘦,長相很甜,但性格跟長相有些落差——不愛笑,利落颯爽,沒有美女的驕矜之氣。幾年前,通過省考成為省局參公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借調省局某處工作。

我生在一個邊陲省份18線縣城裡,獨生女,父母都來自農村,爸爸是鄉鎮企業的副廠長,媽媽是中學老師。我們這裡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我本人也是少數民族,但民族的意義似乎也只存在於身份證戶口本里,我們和普通的漢族生活習慣文化意識沒有任何區別。媽媽的性格剛直要強,從小就對我要求非常嚴格,我爸寬厚狡黠,但是充滿世俗智慧,父母雙方的性格對我或多或少都有些影響。

通過高考我考入沿海二線城市一所理工科大學,在這所名校雲集的城市裡也算不得入流,我家經濟條件一般,靠著三等獎學金,大學生活過的還是有滋有味兒。大學時候我交往了一個本地男同學,對方是我一貫青睞的那種本分顧家的類型。畢業之後,我留在這座城市工作,依靠理工專業背景和不錯的外形,加之幹練的性格,我成為一家企業的總經理秘書。從畢業到畢業後的兩年,準備談婚論嫁之時,男方家中以房子等種種理由拖延,對於我家提出的種種解決方案態度依然不積極。後來推測,可能是因為當地民風保守,不喜歡娶外地媳婦,大學四年感情早已平淡如水,剛畢業的男孩子,可能希望有更多新的選擇吧。

畢業兩年後的春天,我黯然離開了這座城市,辭職回到家鄉,準備公務員考試。省考相對國考題目還是簡單的,考試也非常公平公正,我沒有任何背景關係,完全靠著自己通過考試和麵試,來到了省局下屬事業單位的職位。

入職後,作為單位年齡最小的,大家對我還是比較關照的,領導對我也傾注了很多關心和培養。新進公務員絕大多數都是女的,男女比接近1:3。我們的業務已經是夕陽產業,每天上班有事做,但不忙。單位同事階隊斷檔嚴重,80、90後極少,絕大多數都是等著退休的60後,還有提前退休到年齡回家歇著編制還在的。我一個月到手4千左右,像我們這個不算太發達的省會,一個人夠過日子。因為單身聊無牽掛,一個人在省會租了個一居,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因為單身,沒有家庭負擔,單位給我安排了經常出差補貼比較多的工作,讓我這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稍稍有了,一點點經濟積累。後來省局缺人,可用的年輕人不多,把我借調到省局的核心處室協助工作。

作為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職工,有的時候必須要犧牲,一些節假日,不能隨意出國旅行,不能高消費(好在我本來就窮),每年有無數個學習教育有考核任務等著你。單位氛圍的話在自己單位,因為我年齡比較小,入職時間不長,升職遙遙無期,沒有太多的利益牽絆,我有一些年長的人相處還比較愉快,至少暫時,沒有感受到太多的勾心鬥角。借調到省局機關之後,能夠感覺到一些暗潮洶湧,但是大抵與我無關,所以都是明哲保身裝聾作啞。畢竟這類單位的人員流動性很小,不出意外這群人是要做一輩子同事的,所以面子上彼此還是照應的,遇事不能做得太絕。

機關裡女生可以化妝打扮,我們這個部門這個級別,離大領導比較遠,所以衣著可以隨意一些。上班電腦限制網絡,不能刷微博,不能上淘寶,我不會玩bilibili據說也上不了,零食奶茶不能擺在桌上,不能收受任何禮品包括新年臺歷,被紀委看到就是犯錯誤了。對於女孩子來說完全不吃零食,偶爾會覺得不習慣。說白了,公務員也是一份普通工作,給政府打工,為群眾服務。這份工作有特殊紀律要求,太多雙眼睛盯著你,老老實實做好份內事——不多嘴,不多事,不作妖,不作死。

機構改革之後,我自己的單位何去何從尚無定論,有說通過省考錄取的可以獲得公務員身份,也有說同樣面臨分流的風險。暫時不去想這些,我想組織上自然有合理的安排,不是我該擔心的事兒。

去年,我用公積金貸款買了省會新區的期房,首付一出,掏光了父母和自己幾乎所有積蓄。雖然不大,但未來也會有一個自己的小窩,兄弟單位的一個男生對我不錯,經過考察半年,我應該會認真的考慮跟他談婚論嫁,也是我喜歡的顧家的類型。

可預見的未來,我的生活大抵就是這個樣子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