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農產品也不例外!

我們都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所以很多人在說不殺生的時候都只是單指動物,但是植物的生命也是很有靈性的,如果我們把握住了植物生命這一靈性,將產品賦予人格化的情感,讓產品都帶有感情,那是否會讓人們更有興趣,更能引起消費者的同理心。

羅振宇說:“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品牌是基於人格魅力帶來的信任與愛,是品牌的去組織化和人格化!”未來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

未來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農產品也不例外!

品牌的人格化就是將品牌進行擬人化、擬物化、情感化的溝通,包括品牌擁有的價值觀、格調、情懷等一切彰顯品牌差異化的元素的整合。這要求品牌不再是一個官方的發聲器,而是一個個有個性、 有溫度、有態度的鮮活的個體。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創始人、CEO打造成意見領袖或者公益明星就是品牌人格化的體現,比如喬布斯、比爾·蓋茨、馬雲、雷軍、王石、褚時健、柳傳志、張瑞敏等,他們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讓品牌更加有血有肉。給品牌尋找形象代言人也是同樣的道理。

但不是每個企業都有喬布斯這樣成功的創始人,也不是所有企業都請得起超級明星做代言,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虛擬一個動漫形象或者玩偶來代表品牌與消費者交流,這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採用的手段,比如京東的“狗”、天貓的“貓”、三隻松鼠的“小松鼠”。

未來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農產品也不例外!

三隻松鼠不僅在Logo上賣萌秀可愛,而且還將“松鼠體”貫徹到底,它們稱顧客為“主人”,自稱“小松鼠”,從創始人到每一位員工都有一個松鼠花名,比如松鼠老爹、鼠政委、鼠亮亮、鼠三寶等。為了讓松鼠的形象更加立體化和可感知,三隻松鼠還陸續製作了《賤萌三國》《松鼠小賤》《松鼠小賤創業路》等一系列動漫視頻, 並且圍繞這些動漫形象打造微信、微博平臺,這種萌寵化的傳播方式很對網民的胃口,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瞬間拉近了。

由此可見,將農產品品牌賦予人格化情感還是有很大的用處的。所以總的來說我們要給我們的產品賦予一個意義,給這個意義加註一個情感。讓這個情感傳入到人們的心中,得到人們的認同感,這樣我們消費者與產品之間的粘性就不容易被打破了,對於我們產品長久的發展會有更大的好處。

未來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農產品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