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臺灣農民從來不擔心產品賣不出去?

一直以來,農產品滯銷都是農民的最大痛點。但臺灣農民從來不擔心他們的農產品會出現滯銷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臺灣農民從來不擔心產品賣不出去?

【1】多形式的運銷體系

臺灣農產品的運銷主要通過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直銷店、產銷班等多種形式完成。批發市場是最主要的形式,花卉、果蔬、肉品、魚貨等鮮活農產品主要通過批發市場來交易。目前臺灣各鎮區域均設有不同種類的農產品批發貿易市場,品種齊全、網絡健全。政府鼓勵農會建立農產品交易市場,臺灣各農會下設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產銷班,專職負責農產品的收購、分級、包裝、運銷等各類產後業務,以區域內的骨幹農戶牽頭,以合夥或股份制形式組建而成,使區域內的農業生產經營完全實現產業化運作,支撐和推動了區域農業的發展。

此外,臺灣對產品的交易實行免稅,農產品進場交易費用也很低,市場建成運營後,明確由獨立的市場法人統一進行市場管理,其他部門和機構不得入場干預,避免了多項管理。

為什麼臺灣農民從來不擔心產品賣不出去?

【2】多手段的科技創新

第一,重視農業科學研究。建立農業研究機構,培養大量農業科技人才。臺灣負責農業科研工作的單位,除了中央研究院和各大農學院校外,還有政府出資建立的八個農業試驗改良場,分別對蔬菜、水果、花卉、茶葉、林木、水產等品種進行改良試驗和推廣輔導工作。

第二,重視農業科技的推廣體系建設。大力推廣農業科技,使農業科技知識在臺灣得到普及,加快各類農產品品種改良,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

第三,重視農業人才培養。目前臺灣一般主持農業事務的骨幹普遍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他們學習和掌握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繁育技術,許多人還能夠熟練的掌握及利用電腦諮詢網絡,促進了農業科技向生產力的轉化。

第四,重視對農業科研的財政投入。據有關資料記載,臺灣農業科研投入約佔每年財政支出預算的15%,充足的科研經費,保證了農業科研的發展。

為什麼臺灣農民從來不擔心產品賣不出去?

【3】多方保障的產品質量

第一,建立完善的相關制度和齊全的農產品安全標準。根據農業生產流通和檢驗工作的需要,針對不同作物、不同農藥,制定不同的農藥殘留標準。

第二,管理部門職責明確。由農委會,衛生署、標準檢驗局三個部門承擔起農產品進入市場前的檢驗、市場銷售農產品的檢驗、進口農產品的檢驗等責任。

第三,推行農產品質量認證。如在果蔬上實行gap、cas認證,在畜牧方面推行haccp、gmp認證,這些標誌對農民使用有嚴格的規定。

第四,嚴格實行農產品追溯和市場準入制度。進入市場的產品必須按照標準進行分級包裝,標明農產品的名稱、產地、生產者、產品等級等內容。

第五,臺灣農業從業人員素質較高。

在多方制度、技術和人才的投入下,解決農民的銷售問題,創造了臺灣農民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