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說”VS“作物說”,農資經銷商都應該懂得經營之道!

很多農資經營者們會說,經營肯定是要以產品為中心的,就是把產品買進來,再銷售出去,而從中牟取商業差價--利潤,生意也就是這樣做成的。這種一切工作圍繞產品轉的就是“產品中心說”。可是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產品中心說”的理論,是在產品匱乏的年代興起的,也就是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也就是相當於誰手中有貨,誰就能賺錢。但是現在不是了,隨著經濟的發展,自進入到21世紀以來,供求的矛盾逐漸緩和,“產品中心說”也要逐漸被淘汰,而現在我們最重要的就是“以作物為中心”。

“產品說”VS“作物說”,農資經銷商都應該懂得經營之道!

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的農資經營到底為什麼要以作物為中心。原因有很多,第一,如果你還在以產品為中心,但是病、蟲、草害出現的多了,或者新的病、蟲、草害的品種出現了,你又要拿什麼產品去應對呢?第二,如果你還在以產品為中心,那麼你很可能就會去囤很多的庫存,但是一旦遇到價格市場波動,那你就會造成庫存積壓,銷售被動,從而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那我們以作物為中心的經營理念,到底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產品說”VS“作物說”,農資經銷商都應該懂得經營之道!

第一,我們以作物為中心,就會改變我們的經營重心,會更多的深入到田間地頭中去,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比較容易發現農資市場的新需求和新變化。例如這幾年勞動成本的上升,容易造成種植戶對除草劑的需求增大;還有一些作物的種植模式發生了改變,例如水稻從以前的移栽變成了直播,很可能會造成草譜變異。

第二,我們以作物為中心,就會對作物的生長情況有一個很好的心理預計,進而通過作物的生長情況瞭解土壤情況,來判斷土壤中缺了什麼元素,應該提供什麼樣的肥料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很多產品賣不出去貴,其實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它的針對性不強,適用性也不強。而只有當你作為中心的時候,針對性與實用性的問題,幾乎可以算是迎刃而解了。

“產品說”VS“作物說”,農資經銷商都應該懂得經營之道!

農民購買農資產品,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作物能夠生長的更好,所以作物才是最終決定怎麼賣農資,賣什麼農資的根本原因。那農資經營者們,你們還會再以“產品為中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