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2018年,被戲稱為“人設崩塌之年”。永遠走在社會最前面,作為一面反射鏡存在的“娛樂圈”,各種奇聞軼事頻出……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人設崩塌日益顯示出,在商業社會明星的“人設策略”已經很明晰了,演繹形象與私生活形象的界限日漸模糊。

什麼是“人設”,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麼?來看三個故事,瞭解一下:

1.寧當月光族,也要住精裝修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在上海,8000塊錢一個月,做廣告行業,嚴格來說,工資不算高,果腹而已。

但是這個姑娘,花了4500塊錢在市中心附近,租了一個單間,精裝修,有巨大落地窗。落地窗外,白天可以看見高架橋和人流,晚上可以看見霓虹燈和月亮。

“我不是衝著這個房間來的,我是衝著這扇窗來的。”

她說,每次下班回來,她坐在落地窗前,不喝紅酒,只喝涼白開,她也會有一種獨立而精緻生活的體驗感。

為了這份體驗感,即使短暫而虛幻,她願意付出超過一半的工資,壓縮生活的其它開支,做個月光族。

2.每天一杯咖啡,喝的是精緻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北京女子圖鑑》劇照

在一箇中部省份的省會城市,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工資不算高,剛好當地的平均線低一些,3000塊一個月。

他有個習慣,每天下午要喝一杯咖啡,必須要星巴克的咖啡,30塊錢一杯。

有朋友問他,工資也不高,為什麼不喝肯德基裡的咖啡呢,更便宜些。

他說:“我就是喜歡手捧星巴克走在辦公室裡的感覺,它不僅是咖啡,更意味著一種生活狀態,優雅、精緻。”

甚至不是為了想喝咖啡,只是為了抓取到這種生活狀態,即使是片刻,他也願意付出這每個月900多塊的花費,工資的三分之一。

3.打車上班的格調不能丟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歡樂頌》劇照

一個在廣州工作生活的姑娘,月薪4000,為了讓自己省去坐地鐵和公交的麻煩,她每天花60塊錢打車來回上下班。

每天打車來回,雖然花費多,但這讓她有一種在廣州這樣一個一線大都市裡活得很體面,很踏實,很精緻的感受。

“我喜歡這種讓自己看起來體面、精緻的感受。”

這種精緻的感受,成本也很高,每個月光交通費就是1800,佔了工資將近一半。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北京女子圖鑑》劇照

這就是她們在都市寫字樓裡給與自己的“人設”,可能回到出租屋她們就端一杯“方便麵”。但她們需要的就是“端著星巴克走進辦公室的從容優雅的感覺” ,因為那一刻,感到身心合一的“高光人生”。

就像一位作家所言,我們今天愛上一個活生生的人,比讓她們愛上一個製造出來的“人設”困難得多。因為你深愛的不過是“人設”,不是真人。

出來混,總需要“人設”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社交網絡中,明星或網紅自稱為“學霸”或“女漢子”;生活中,同學朋友認為自己既“逗逼又高冷”,這些用詞語總結出的形容,都是“人設”的一種體現。

明星堪稱時下對於“人設”運用得最為熟練的群體,無論是採訪通稿,還是社交賬號運營,多次cue自己的“人設”已成為家常便飯。

“人設”之所以在明星圈中吃得開,是因為它被看作一種快速的藝人包裝。運用得當,有利於印象管理,可“人設”一旦建立,嚐到甜頭之後,維護“人設”又成為了一波謹慎小心的操作。

當然,不只明星有人設,在高度網絡化的今天,我們普通大眾也在工作與生活之中,有意無意的,經營著自己的"人設"。

文依是我的高中同學,上大學後我們雖偶有互動,但大多數交流都圍繞朋友圈展開,她的朋友圈曾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豐富多彩的生活、甜蜜的戀情、工作到深夜為自己鼓勁加油的正能量……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歡樂頌》劇照

直到最近,這個擁有完美“人設”的姑娘向我翻開了硬幣的另一面:“我的生活並非那麼有趣,那些經過修圖的美食並不好吃,參加的一些讀書沙龍只是走馬觀花拍照而已……我壓力很大,對自己的工作並不滿意,但又想向別人展示我很敬業,希望營造優秀而且幸福的‘人設’。”

文依不是個例,不少人在朋友圈裡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人設”,“人設”甚至成為虛擬社交中一種認知彼此的方式:為了曬廚藝,給一道味道古怪的菜餚精心打光;為了秀底蘊,還沒有真正讀完一本書就先曬出三五句評論;甚至為了營造完美“人設”而精心挑選“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

我們在生活的不同領域扮演著不同角色:職員、兒女、朋友、父母……但凡此種種皆是基於現實生活,並非架空現實捏造出虛擬的完美“人設”。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歡樂頌》劇照

完美“人設”永遠伴隨著現實與虛構的巨大落差。朋友圈越精心維繫,現實中越容易焦慮,時時擔憂“人設”崩塌。文依的朋友圈自拍非常漂亮,但她逐漸發現“歸根結底是要見人的”,甚至有同事直言不諱地評價“你的照片和本人不太一樣”。

像文依一樣的分享者們推高著別人的期待,但如此“人設”一旦登上真實生活的舞臺,不管是外貌還是“精神顏值”都無處遁形。

你有過哪些小型人設崩塌的時刻?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偽裝起來的一面,因為那些東西是我們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但往往在很多時刻,我們的一些小型人設都會崩塌,都會讓別人看到,聽聽他們的尷尬時刻把~

@困在屋裡的魚:戀愛初期在對象面前總保持一副賢良淑德的嬌滴滴形象,有次素面朝天跟室友講段子被看到,爽朗的哈哈聲頓時凝固在空氣中.....

@困在原地的小黃:發朋友圈忘記分組,在deadline前的旅遊照被老闆看到,收到評價“勤奮努力的小黃原來也很貪玩嘛”

@叫我寶寶:在我最愛的教授課上,坐第一排,杜蕾斯從包包裡面滑落的那一刻。

@我是小明:在朋友眼裡一直是高學歷人才,實際上超級笨,超過十位數需要計算器...

@名媛阿達:插上數據線下意識點了信任,就低頭髮信息,女同事看見圖冊裡的私照,純情少年的人設瞬間紅臉崩塌。

@小白:作為老師走進教室,看到教室空無一人,就肆意地放了一個響屁,忽然聽到教室前方角落傳來一陣咳嗽。

心理學家霍妮曾提出這樣一個理論:人的一生,是一個努力克服虛弱感,並在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裡,安身立命的過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會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不同的人設之中進行選擇。


你以為的精緻生活,或許只是一場洗腦而已


《北京女子圖鑑》劇照

談一談,

你有過人設自我崩塌的經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