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診療首個應用本週落地,率先造福糖尿病患者

本週,美國食品及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通過了首個應用於一線醫療的自主式人工智能診斷設備——IDx-DR 。它讓患者可以在

不需要專業醫生參與的情況下,只通過上傳特定要求的照片,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進行診斷。

軟件程序由IDx公司研發,這是一家專注於開發臨床自主診斷算法的公司。IDx-DR類AI產品的批准通過,可以使普通人更方便自主的完成常規診斷,極大節約社會成本。

AI診療首個應用本週落地,率先造福糖尿病患者

診療不但比真人快,還將比真人準

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糖尿病患者因視網膜病變而失明,其實這並非全部不可避免,如果發現及時並治療得當,大部分的眼病都可以有效避免或延緩。

但在醫療相對發達完善的美國,也只有大約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會進行常規的視力檢查,而且就算事先預約,通常也需要經過數週或數月才能見到專科醫生。

使用IDx-DR讓診斷顯得無比簡單。只需要護士或者醫生通過使用特殊的視網膜照相機拍下患者的視網膜照片,按指示上傳圖像,只要圖像質量合格,軟件將自動分析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並將根據結果診斷決策後續治療。

2018 年 2 月,IDx-DR在美國加州舉辦的黃斑學會年會上公開亮相。在開始診斷之前,IDx-DR 用 4 個小時讀取了超過 100 萬張眼部照片,用以學習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症狀。並調閱了800餘份由3名專業醫生診斷的病理,最終診斷的準確度高於85%。

算法即是醫生

做為一家算法驅動的人工智能企業,IDx 公司還開發了用於檢測黃斑變性、阿爾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的算法,AI 診斷的風正在愈刮愈烈。

無獨有偶,另一家致力於AI診斷的公司Viz.AI也已經開發了針對中風的 AI 診斷軟件 ContaCT,該軟件能夠對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進行判斷,如提早發現可疑的大血管阻塞。

除此之外,關於心臟病、癌症、兒童自閉症等疾病的診斷算法也在近年全面開花,而每一種算法試驗成熟後,都意味著相關領域的診療資源豐富程度呈幾何級數上漲。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將會有大量人工智能診斷系統通過審批,我們將見證 AI 醫療應用落地的爆炸時代,AI 診斷時代悄然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