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我個人可以說以前對滿清是恨之入骨,認為它是中國百年屈辱的根源,但是今天細細想來卻覺得滿清對於中國始終都是功大於過的,雖然滿清在晚期的時候,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導致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更是在後期徹底的淪陷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滿清簽訂的條約,賠著的錢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如與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被迫割讓香港島,賠款2100萬兩白銀;與美國簽訂的《望廈條約》,美國兵船可隨意到中國港口“巡查貿易”,美國國民在中國犯罪,中國無權管理;與日本簽訂的《馬關條約》,被迫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賠償日本軍費銀二億兩;與沙俄簽訂的《中俄璦琿條約》,被迫割讓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同時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原屬中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可以說這些不平等條約無時無刻都不在侵蝕著中國的主權利益,中國的百姓們也無時無刻不是再被這些條約剝削著。

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但不管如何個人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清朝對於中國是功大於過的。

一、不可否認的是清可以說是秦朝之後唯一一次成功的開疆拓土的朝代,如漢朝所佔領的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都先後被高句麗所吞併、所佔領的西域也在之後紛紛獨立,後期更是被匈奴所佔;唐朝時期所設的北庭都護府,也在安史之亂後喪失。可以說基本上中國的所有的朝代的東方疆域都在長城邊緣徘徊,強勢了就打出去,衰弱了老家都保不住,漢唐盛世,領土也很大,但最後都灰飛煙滅,打回原形,對核心領土的擴張甚小,甚至還有損失,而清朝,雖然末期丟了很多領土,但滅亡時還是有一千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括外蒙古),核心領土基本沒有損失。也更是因為清朝的存在,西藏、蒙古和東北才能徹底的納入到中國的統治當中,併成為核心區。

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二、永除北患,徹底制服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而且還是輕鬆加愉快,治標治本,永絕北患,反觀漢唐拼了老命也打敗了蒙古高原上的遊牧民族,但卻是治標不治本,漢滅匈奴,唐滅突厥,趕跑了一部分,納降了一部分,裝逼的道德優越感作崇,打敗了不但不去統治那片土地,反爾把投降的牧民內遷,上演了一次次引狼入室的好戲,中原式微,漢之後有五胡亂華,漢族差點被屠滅,幸有大帝一生吼,殺胡令 絕地反擊。唐之後有五代十國,天可汗對各族一視同仁,逼格很高,直接到導致幾百年後,宋同時面對三個北方少數民族強權,悲了個催,最後全面失守。

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三、清朝最最最重要的貢獻就是人口,清亡時,中國人口四億,這不是最重要的,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這四億人中百分之98都是漢族,人口結構決定了清亡後不會像漢唐盛世之後的幾百年上千年的大分裂。

農耕民族的侷限性,只對能種地的地盤感興趣或者說只有能種地的地盤能守住,新疆蒙古東北,清之前要麼壓根管不到,要麼統治非常薄弱,偶爾管制一次,一兩代人就打回原形。清制服了遊牧民族,不會像以前一樣,每逢大雪天災,則邊關告急,南下強掠了,同時在清末阻擋了沙俄的持續南下,雖然丟失了很多領土,但終究還是保住了大片領土,使內地有足夠的戰略縱深。

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推演一下,如果當時是漢族政權,有很大的概率是,沒有統治新疆西藏蒙古東北的,那麼沙俄會很輕鬆的一路平推,一直推到長城外,活脫脫的現代版南宋誕生了,沙俄一路向東都推到北美洲了,如果新疆西藏蒙古東北這些地區沒有和內地結為一體,基本阻擋不了沙俄的推進, 這種情況不是沒有可能,外蒙古是怎麼出去的,不管是光頭還是袁世凱,總之是丟在漢族手裡吧?蒙古一丟,北方多了個大窟窿,北京到邊境沒多遠了,新版的天子守國門,外蒙古的丟失是中國在20世紀最大的國殤,中國在亞洲陸地上的戰略安全遭受到俄國人的嚴重閹割。

別說沒有清,中國會發生工業革命進入資本主義,會趕上大航海時代,也弄一水的殖民地。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資本萌芽也僅僅是萌芽,是無法突破進化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相對農業社會,這個制度已經近乎完美,強大的的保守勢力可以消滅任何資本渣渣,道理就像 功能機時代牛逼哄哄的諾基亞、摩托羅拉,智能機一出,馬上嗝屁,電腦上牛逼哄哄的微軟,在移動手機上還不是輸給了安卓、蘋果,道理是一樣的,要說擴張,機會不是沒有,鄭和下西洋,淨是去裝逼大遊行了,所以說如果是漢族政權,在清代沒有將新疆西藏蒙古東北納入一體的,最好結局基本是沙俄一路平推到長城邊。

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滿清雖然作孽不少,但是在無意中成就和保護了漢族,使今天的崛起成為可能,清中前期不斷開疆拓土,實行民族隔離正常,各族在各族的地盤,表面上好像限制了漢族的生存空間,實則無意中保護了漢地,因為人往高處走,漢地十八省是周邊最好的一塊地,不實行隔離肯定是邊疆人往內地遷移遠遠多於內地往外走的,就像現在,如果完全放開戶口,完全自由遷徙,沒有政府主導的話,漢族會大規模向西藏、新疆、東北移民嗎,有北漂、廣漂、海漂,怎麼沒有疆票和藏漂或者哈爾濱漂呢?

再者滿清最大的貢獻就是在稅收上取消人頭稅,推廣玉米、紅薯、土豆等高產農作物,人口一百年從一億暴增到四億,由於耕地基本都在漢地,增加的基本都是漢族,人口暴增之後,不得已放開了隔離,漢族開始了大規模移民,闖關東、走西口,使東北內蒙古和內地融為一體成為中國核心,下南洋使華人遍佈東南亞,人口增加,資源減少,往外移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管是零散的和平移民,還是國家主導的開疆拓土,拓展生存空間是原始衝動,無法阻止。

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清順治元年(1644年)的清軍入關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朝用了幾代人的心血,數十年的時間和千萬人的生命逐步完成了中國的統一。使得中國的疆域在明朝疆域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並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同時加強了內地和邊疆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也進一步鞏固了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往的基礎。

但是我們又不可否認的是在戰爭期間清軍野蠻地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強迫漢族和其他民族改變自己民族原有的服飾和髮式、信仰,造成了一定的文化災難。 大規模的屠城和殺伐過重也遭到後人的詬病。記錄比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也暴露了清軍的紀律問題,使得中國人口銳減。 很多地區變成“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的恐怖場面。清軍往往以“惡其反側”等藉口將來降軍、民屠戮一空”。 膽敢反抗的居民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西蒙古的準格爾部落殺到只留最後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

清朝雖因晚清出賣主權而遺臭萬年,但細想清對中國還是功大於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