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这世界上的牛人,其实都是蜗牛。这不是一句讽刺之言,而是发自肺腑地认可。

对于任何想要成为某个领域内的牛人的人,都没有例外。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1万个小时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在不吃不喝、24小时学习的情况下,也需要416天才能达到精通的水平。

这个必须经过像蜗牛一样积累漫长的时间,连世人眼中的天才也不例外。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比尔·乔伊,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就读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时,该校是世界上第一批实现电脑分时系统的高等学府。而对于这个时期进入密歇根大学的乔伊,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置身于这样的大学中,极大激发他对计算机的兴趣,同时也保证了他能有大量时间来进行编程学习。他几乎是没日没夜地编程,而当他进入UNIX项目组时,早已满足了10000小时的练习时长,也早已成为了高水准的计算机工程师。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张爱玲,民国时期才情卓绝的作家。十二岁那年,张爱玲刊发她的第一篇小说《不幸的她》。1942年夏,张爱玲开始了写作生涯,在《泰晤士报》上写影评和剧评。1943年,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在作家周瘦鹃主编的月刊《紫罗兰》上“烧”了起来。这炉香在上海连“烧”了三月,使得张爱玲声名鹊起。名噪一时的张爱玲,小说集《传奇》几天内迅速售罄,作品多次被搬上话剧舞台。这一年,她24岁。

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曾如此评价“张爱玲当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这使得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到这位文学天才的背后:出身书香门第的张爱玲四岁开始接受私塾教育,自小是个“书痴”,精通《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并跟随父亲学写旧诗。20年所积的跬步,方才成全了她在文学领域“至千里”的梦。

每个人在成为牛人,都必须先成为“蜗牛”。即使是还需要运气和机会加持,才能成为万人瞩目的明星。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周星驰借着《新喜剧之王》道出了明星在成名之前所需经过的数十载的努力:一个没有背景以及美貌的普通女青年如梦,在跑龙套的路上坚持了十几年。演过死尸,不得不带着恐怖的妆容给父亲庆生;当过替身,被打到遍体鳞伤;装过雕像;在寻找机会的过程中,不断被嘲笑和讽刺……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龙套之路坎坷不断,然而她依旧珍惜每场龙套的镜头,仔细琢磨每个龙套所需的演技。在朋友的背弃,男友的欺骗,家人的不理解的情况下,挣扎过,但还是坚持了演艺之路,最终她的梦在集聚十几年之后,终于成真,蜕变成演技一流的明星。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说到这里,或许我们还是安慰自己“这只是电影,没有足够有说服力”,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现实世界里,他们的努力程度,丝毫不比电影反映得少。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2004年,被《滚石》杂志评选了“历史上最伟大的50位流行音乐家”首位的甲壳虫乐队之所以一出道便能包揽众多奖项和记录,包括发行首张专辑便创下连续30周位居英国流行音乐专辑榜榜首的纪录、1964年4月创下包揽公告牌Hot100单曲榜前5名的纪录、同年凭借歌曲《AHard Day's Night》获得第7届格莱美最佳乐队奖等,这些荣誉并不单是运气和机会使然,更是在机会与运气到来之前经过的磨练。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那时候他们还只是支默默无闻的高中乐队,直到他们受邀进行参与了一次“汉堡之旅”。在汉堡,他们每天表演8个小时。而在1960年到1962年之间,总共表演了270晚。到他们成名前,甲壳虫乐队其实已经表演了1200场,很多流行乐队穷极整个演艺生涯都无法演出这么多场。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绕开了“蜗牛”经历,抱着一颗想要成名的心,赶上了好运气和机会,一夜成名的人也有。“正常一个艺人出道,他可以练习四年,练习六个月,练习两个月,练习一个月,刚练五天出道的都有。但是,那又能走多远呢?”歌手张艺兴在选秀节目中接受采访所谈,恰恰道出了寄希望于运气和机会就想出道的现状:没有强大的实力,即使幸运地出道了,也仅仅是烟花罢了。

当然,不论是资质卓绝的天才,还是万众瞩目的明星,都是人群中的少数。生活中占多数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既没有出众的天赋,也没有爆棚的运气。然而,拥有一颗想要成为“牛人”的心,愿意做只蜗牛,普通人也一样会成牛人。

读书的时候,总是会羡慕这样的学霸: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诗词文章,信手拈来;数字运算,犹如电脑。似乎这样的牛人之所以为牛人,只是因为智商高。然而,北大学霸李若辰却将所见、所闻与亲身所做,写进《一认真你就赢了》,再次告诉大家:每个牛人,其实真的都是蜗牛。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她说:“有一次,我按捺不住,愤愤不平地抱着卷子去找老师,想知道我数学‘百学不得其解’的真正原因,是不是我真的没有丝毫数学细胞?因为平时很少找老师提问题,我费了不少周折找到数学老师办公室,敲门进入,却看到了班上数学成绩数一数二的小胡,正抱着厚如板砖的一本习题集和老师认真讨论着。”

“成绩平平的我一直觉得她八成是聪颖过人!怎么,她竟然也有不懂的问题要请教老师?我恭恭敬敬地站在老师旁边一看,顿时羞愧得无地自容:小胡捧着的习题集,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做,但她的书上写得密密麻麻、花里胡哨,页脚都卷得不成样子了,一看就是认真做过好几遍了的样子。”

“那天起,我慢慢发现身边的牛人都有类似的努力:艺儿的作文写得行云流水,其实这份娴熟源自她从小广泛深厚的阅读积累,即使学习紧张,她也一定挤出时间来看书;小陈的英语更是好似入了神仙境界,从不见他费力背课文、记单词、做一本又一本的阅读完型书,但每次考试都稳坐前几把交椅,其实这份自如与他高一一年为了备战托福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进行高难度的英语练习脱不了干系……”

每个牛人,其实都是蜗牛

从这以后,成绩平平的李若辰便也习得了这牛人的真正的精髓,做个“蜗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每天在学校上晚自习,不打折扣地完成作业,再有针对性地做补充练习,之后披星戴月却满心充实地回家。

周末和假期,一改“一觉睡到自然醒”、一天从中午开始的老习惯,每天挣扎着抵制被窝的诱惑,8点起床到图书馆或是自习室报到,安顿下来一学就是一个上午。简单的午饭后,继续奋斗直到晚上回家。平时尽量少上网、少和同学闲扯,而是抓紧本来就不多的时间多看看书、多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这样做收效自然是缓慢却显著的,几科的成绩都慢慢上升了,连数学这个瘸腿科目也终于稳定下来。最终在高考中,李若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

每个牛人,都是蜗牛,都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挖掘自己的潜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即使一时间没有显著的成就,努力也一定不会白费,因为凡事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每一天的打磨,不仅仅是知识能力上的收获,还有意志品质上的锻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