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伊拉克戰爭?為什麼美國無法征服伊拉克?

對付非工業國不能打大縱深突擊,不能搞分化瓦解。否則的話,在你自以為閃擊勝利的時候,你已經輸了一大半了。

以伊拉克為例。這個國家的運行方式是兩個經濟系統並行,封建地租系統與石油系統。人口眾多的廣大農村和小城鎮是封建地租的剝削對象,並且享受不到石油紅利,購買力十分低下,他們其與大城市的經濟關係是單向的剝削與被剝削關係。大城市則是統治階級及其附庸階級生活與享樂的地方,其經濟是以其剝削所得維持生活,並與國際市場進行交易,換取工業品與奢侈品。

那麼對這種國家而言,控制主要城市,切斷其農村與城市經濟聯繫,並不能破壞其農村經濟運行,反而是為其農村減負。破壞的反而是其城市的經濟基礎,必然導致將城市的包袱背在自己身上。也就是說,表面上的勝利,拿下的其實是這個國家最沒價值的東西和這個國家最廢物的一群人。。。。。。

迅速拿下城市後會發生什麼呢?

1.原有基層統治秩序崩潰,進入無政府狀態。

2.城市剝削體系崩潰,農村剩餘產品增多,反而能供養的起武裝。

3.反抗是進行基層再組織的最佳合法性來源。

4.城市舊貴與農村新貴在經濟上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種狀況,就是反抗組織和部落軍閥得以產生的天堂。。。。

於此同時,侵略軍將背上供養其城市的責任,在該國經濟體系恢復之前,必然導致鉅額虧損。如果想恢復該國經濟體系,那麼就必須重建對小城鎮與農村的控制。如前所述,農村已經成了反恐組織與軍閥的天堂,其合法性往往建立在反抗之上。想讓他們認輸和交出權力,沒有別的路可走,慢慢清鄉吧。。。。。

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完美的閃擊與分化瓦解,恰恰是其窘況的根源。以其完美的表現,以最快的速度瓦解了秩序,並以最快的速度將包袱背到了自己身上。。。。

殺人那一套功夫,是不能用來殺蠕蟲的。一刀把蠕蟲剁成兩半的時候,麻煩才剛剛開始。一個月拿下伊拉克的時候,戰爭才剛剛開始。。。。。

對付非工業國,反而應該一開始就打鐵壁合圍。從農村地區進行慢節奏的拉網式一線平推,將其主要人口以難民形式驅趕到大城市和國外,並在此期間保持其政權運行與軍隊抵抗,到最後再拿下大城市。進行人口登記與建立基層政權後,再將其人口逐步可控的放回農村。直接瓦解其反抗根基與部落體系。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將薩達姆政權斬落馬下。隨後,在美國的主導下,伊拉克建立起民主政體,三大勢力——什葉、遜尼、庫爾德互相制衡,共同掌管權力。

美國人的這番安排,也稱得上是含辛茹苦。從表面上看,美國人之所以要這麼做,是出於一貫的普世情節,向伊拉克傳播西方的現代民主體制。但實際上,雲石君在之前的《地緣政治70:美國人為什麼要搞垮伊拉克》一文中已經說過。以中東冷戰後的地緣政治格局,伊拉克是當時所有伊斯蘭國家中,唯一具備扛起統一伊斯蘭大旗潛力的國家。而美國之所以能主導中東秩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東政治四分五裂,美國可以分而治之,所以美國絕不會接受一個大一統的伊斯蘭國家在中東成為現實。所以美國必須搞垮伊拉克。

如何評價伊拉克戰爭?為什麼美國無法征服伊拉克?

但光一時搞垮伊拉克還不夠,畢竟伊拉克的地緣實力擺在那裡。就算因戰爭和制裁受到重創,但只要恢復穩定,用不了多久又會重新壯大。所以美國還必須在政治體制上做番手術,消滅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內耗,最大限度把資源集中到國家層面的專制政體,轉而採用分權制衡的民主政體。

鑑於伊拉克內部三派並立,本身就存在結構性矛盾,所以只要民主制度建立,他們間互相制衡,各據一方,這就使伊拉克因為內耗,無力攘外,美國的隱患也就此消除。

客觀的說,美國的這個構畫確實不錯,經過這番佈置,伊拉克表面雖然仍未一個統一國家,但實際上內部已經被一分為三,當然不可能再有爭霸的可能。

但這種佈置,雖然符合美國利益,但存在一個問題——這種格局不可能穩定:伊拉克三派各有聚居區;什葉派位於核心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遜尼派位於西部阿拉伯高原東端,庫爾德則雄踞北部三地。

如何評價伊拉克戰爭?為什麼美國無法征服伊拉克?

對遜尼派來說,它的地盤荒漠化程度較高,實在貧瘠,所以天然有進入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慾望

佔據這塊核心區的什葉派自然不幹了,不僅不幹,鑑於其人口在伊拉克總人口中的佔比高於五成,又佔據了伊拉克的核心板塊,所以他們不僅要守穩這塊根基,更要以此為依託,奪得整個伊拉克的主導權。

而北部庫爾德人並非阿拉伯族裔,而是獨立民族,又自有一塊地盤,所以自古以來都有獨立建國的需求。以前薩達姆在,還可以用專制力量壓制;現在薩達姆倒臺,阿拉伯的什葉、遜尼兩派又內訌,這種熬了幾百年才等到的天賜建國良機,又豈會輕易放過?

遜尼、什葉、庫爾德,三大派系各有各的算盤,且彼此間構成衝突,還難以調和。這種情況下,想靠一個民主機制就能解決爭端,實在有些勉為其難。

而除了內部矛盾,外部的影響更為致命。

伊拉克地處中東乃至亞歐非三大洲的地緣中心,這種類似“中原”的地緣區位,決定了它勢必其他外來勢力所覬覦。在這種情況下遜尼派會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支持,什葉派則理所當然的受伊朗力頂,所以,伊拉克的局勢演進,並不全由自己內部做主,而不得不受國際形勢的左右。

阿拉伯與伊朗實力半斤八兩,而伊拉克又地處二者夾縫,這也就是說,本來就內部分為兩派的伊拉克,在外部也不得不陷入這種左拉右扯當中——最要命的是,誰都無法徹底壓倒誰。

這也就是說,伊拉克是遜尼——阿拉伯與什葉——伊朗兩大伊斯蘭派系的天然逐鹿場。不僅阿拉伯和伊朗要在這裡掐,伊拉克內部的什葉和遜尼也要在這裡打,再加上北部的庫爾德,以及和庫爾德恩怨糾纏的土耳其,伊拉克成了伊斯蘭世界的地緣衝突中心。

這對伊拉克來說當然是倒了八輩子黴。你們三大家都各有大後方,卻把我當成前沿陣地,這算是哪門子事兒?

這麼打下去,打輸了的就回家繼續苦練內功,打贏了的就問鼎中原。按照這種邏輯,伊拉克就是被打爛而且還要被人管的命!任何一個伊拉克人,都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結局。

而這也就從外部,宣判了伊拉克民主的死刑。伊拉克內部本就矛盾重重;再加上外部推波助瀾,調和空間幾乎完全封死——伊拉克內部的丁點事情,都可以被放大到伊斯蘭世界三大政治勢力對主導權的爭奪中。這些因素,再加上游離於政府體系之外的伊斯蘭恐怖勢力,以及飄揚而來的美國,五大勢力,都對伊拉克有自己的想法,還彼此存在衝突。

當然,甭管有多少勢力,美國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老大。它既然要說民主,那其他人縱然有天大不滿,也只能忍著。

但這種穩定得有一個前提——就是美國保持對伊拉克的足夠影響。只有美國大兵呆在伊拉克,大家才不敢輕舉妄動。一旦美國人離開,那伊拉克的內外勢力肯定會互相開撕。

這也就能很好理解,為什麼美國撤軍後伊拉克立刻陷入混亂了。在之前的文章中,雲石君已經分析過:伊拉克根本就不適合民主,要想保證國家穩定,專制是唯一的選擇。雖然後來在美國人的主導下,伊拉克的民主制度也勉強正常的運轉了幾年,但這歸根到底,是因為伊拉克的這些所謂的“民主體制”頭上,還有一個“美國”壓著,美國本身就對伊拉克構成了巨大的專制,逼著伊拉克內部勢力不敢不在民主機制下討生活。隨著美軍的撤退,伊拉克的所謂“民主“自然也就難以為繼。

如何評價伊拉克戰爭?為什麼美國無法征服伊拉克?

當然,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雖然三大派系雖然不可避免的會走向決裂,但也需要一個過程,不至於美軍剛一撤軍,伊拉克立馬就陷入混亂。只不過IS的橫空出世,使這種混亂大大提前。而IS之所以能迅速坐大,伊拉克內部的嚴重矛盾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正是三大派系的明爭暗鬥、貌合神離,才給了IS鑽空子,在夾縫中成長起來的空間。如果伊拉克還保持薩達姆時期那種專制體制,在強大的國家機器控制下,IS根本不可能獲得如此廣闊的發展空間。

所以,伊拉克的民主,只是一種幻想,是建立在美國對伊拉克“專制“基礎上的。只不過,美國人要對伊拉克“專制”,就得不斷投入資源,具體來說,就是保持數以萬計的駐軍,這種開銷美國人當然不願意掏。所以,伊拉克的混亂,其實在美軍撤退時就已註定。

而這種混亂,當然不符合美國人的利益。畢竟美國是中東秩序的主導者,更是中東現有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伊拉克這塊中東核心板塊的混亂,本身就意味著對秩序的衝擊。

當然,如果只是衝擊一下,那倒也罷了。問題是,伊拉克的混亂,與中東各大地緣勢力的博弈密切相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美國放任不理,一旦某一勢力坐大,那不管是什葉、遜尼甚至是IS上位,都會由此確立一統中東的戰略優勢,這會對美國在中東的主導權構成威脅。

可如果要管,首先美國就得被拖下水,進而消耗自己的國力。而更要命的是,就算管出個結果,重新穩住局面,可在民主機制無效、美國又不允許伊拉克搞專制的情況下,只要美國一抽身,伊拉克又會恢復原樣。

這幾乎是一個死循環,這也是伊拉克被美國視為泥潭的重要原因。

當然,有些人會問了:既然伊拉克這個國家這麼麻煩,那美國人為啥不索性將他肢解算了?什葉、遜尼、庫爾德,一分為三,大家明確邊界,各自過各自的日子,省得天天鬥來鬥去的麻煩。

這看上去似乎不錯,但真要這麼做,局面更糟糕。

一分為三,不符合地緣政治規律。

伊拉克現在雖然內部政治一團糟,但從國家地緣結構來說,還是非常合理,甚至可稱之為經典的。核心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位居中央,南面是波斯灣,東、西、北三面則都是山地高原。這種結構,使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地緣影響力,能夠天然輻射到四周的山地;更重要的是,對這些相鄰山地高原的部分佔有,才能為一馬平川、毫無險阻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提供充分的保護。如果沒有周圍這些地緣屏障,單單以一個低地平原立國,單在地緣結構上,就存在致命的缺陷。

如何評價伊拉克戰爭?為什麼美國無法征服伊拉克?

所以,任何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立國的政治勢力,要想確保國家安全,必須擁有對四周相鄰高地的控制權。這也就是說,就算美國按照勢力劃分的原則,把伊拉克一分為三,佔據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什葉派新國家,也不會放過佔據西部阿拉伯高原邊緣地帶的遜尼派,和佔據北部山地的庫爾德。

而把視野跳出伊拉克內部政治,放大到整個中東地緣政治層面,一分為三,更會給美國帶來巨大麻煩。

之前雲石君已經說過,伊拉克的地緣區位,決定了它天然就是中東各大勢力的逐鹿場。一旦伊拉克被肢解,新的什葉派國家必然會成為伊朗附庸;而佔據西部邊緣的遜尼派新國也會倒向阿拉伯聯盟。

這又回到了原點。兩大勢力火併,美國不管,那新勝利者將獲得一統伊斯蘭的戰略優勢;美國要管,那又會回到介入後無法收場的窘境。

甚至情況會更糟。首先,按照這種切割法,什葉派將獲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塊核心區。這也就意味著,伊朗——什葉系將取得對阿拉伯——遜尼系的戰略優勢。而美國的石油美元,是以海灣阿拉伯王權國為戰略基石的。一旦這種什葉佔優局面形成,美國在中東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威脅。

其次,如果伊拉克作為一個完整國家存在,這種什葉——遜尼的對抗,就僅僅是伊拉克內部的政治衝突;伊朗和沙特雖然肯定會出手,但在伊拉克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框架下,他們只能是在幕後暗中相助,打的旗號也只能是維護伊拉克穩定——這也就是說,獨立的伊拉克,多少還有兩大教派戰略緩衝區的作用。一旦伊拉克肢解,那這種緩衝區就不復存在,兩大教派壁壘分明,正面衝突,其爆發的能量將遠超之前,相應,美國要想幹涉調解,難度也會大大增加。

就連庫爾德,也不會讓美國安生。如果庫爾德獨立,首先遜尼和什葉都不答應。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庫爾德人的獨立建國,必然會對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引發連鎖反應——這會招致土耳其的堅決反對。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其特殊的地緣區位,又使它成為美國製衡俄羅斯、歐洲和中東三大板塊的重要盟友,既然此舉會嚴重威脅土耳其的根本利益,美國也同樣不得不忌憚再三。

光伊拉克內部紛爭,就足夠美國喝一壺的,如果這種混亂擴大成中東兩大教派的全面對抗,那美國對中東秩序的主導,將受到致命的威脅。

總而言之,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出發,美國希望伊拉克是一個主權獨立,但內部又互相制衡的民主國家,而且這個國家還必須在這種民主政體下保持穩定。但伊拉克的內部地緣結構、社會結構以及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又決定了美國的這種構想,根本不存在實現的現實基礎。正是這種美國構想與伊拉克國情之間的巨大差異,導致了伊拉克今日的亂局,也使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雖然軍事上無往不勝,但在政治和戰略上,卻無可避免的會陷於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