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黃金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

ID:sxrenwuguan

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

——羅曼·羅蘭

1997年2月,張朝陽體會到了借勢的驚喜。

一場由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和瀛海威主辦的論壇,最後聲名遠播的卻是張朝陽和他的愛特信。

這還得感謝一個名字拗口的美國人——尼葛洛龐帝。憑藉一本啟蒙教科書《數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尼葛洛龐帝成為互聯網界的先知。起碼他的中國粉絲們有此共鳴。

《數字化生存》在1996年有了中文版。當時,翻譯者胡泳堅持用《數字化生存》這個書名,並在封面上強調,“計算不再只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義。沒有人比譯者更深諳中國讀者的集體心理。相比臺灣譯本溫吞吞的書名《數位革命》,《數字化生存》顯然更能抓住中國人擔心在信息時代掉隊的惶恐。

當年12月,該書正式出版時,海南出版社的編輯們在辦公室裡猜銷量:3萬,5萬,最大膽的喊出了20萬冊。但現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光同濟大學一天就賣出3000冊。經過幾十次再版,這本書銷量60萬冊。如果算上盜版,總銷量應該超過100萬冊。

瀛海威的創始人張樹新敏銳意識到,請尼葛洛龐帝來中國佈道,應該是推廣互聯網的一次良機。

1996年春天,瀛海威在中關村南大門樹立起一塊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向北1500米正是瀛海威(Information Highway 的音譯)科技館。但現實中的中國,距離信息高路還有十萬八千里。

時任亞信公司總裁的田溯寧回憶稱,當他跑到偏遠地區和地方官員講述如何建設信息高速公路時,對方讓他去找交通廳。於是田溯寧只能掏出《數字化生存》。為了科普,他曾自費買了幾千本送給各省官員。

張樹新則想到請作者直接來做信息化科普。這時,大家都不約而同想到一個牽線人選——張朝陽,後者自稱尼葛洛龐帝唯一的中國嫡傳學生。

論壇在中科院舉辦。張朝陽自告奮勇充當老師的翻譯,尼葛洛龐帝也不吝幫學生“打廣告”——他說來中國是因為對這個國家感興趣,而學習中國的最好方法是投資中國,所以他投資了張朝陽的愛特信。

張樹新掏錢邀請嘉賓,但《中國經濟時報》、《北京青年報》等報紙上重點報道的,卻是那個叫張朝陽的海歸年輕人和尼葛洛龐蒂的關係。

說張朝陽是《數字化生存》的直接受益者,恐怕並不為過。而從這本互聯網啟蒙之作中間接受益的人,就更多了。

王興讀到這本書時還是高二學生。書裡勾勒的那些被互聯網即將改變的生活讓他堅信:“凡是還沒有被互聯網所改變的行業,都即將被互聯網所改變”。從王興日後創立的飯否、美團,你都可以找到他要用互聯網改變行業的精神指南。

《數字化生存》見證並影響了中國互聯網的起步。1997年以後,新浪、網易、搜狐、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相繼成立。對新興世界的渴望點燃了這本書的熱度。尼葛洛龐帝的預言就像一把鑰匙,為中國第一批互聯網創業者打開通往數字化時代和商業的大門。

到了1999年,時任廣東當常務副省長的王岐山已經要求副處級以上幹部,人手一冊《數字化生存》。

真正以書造勢的還屬馬雲。2000年至2005年,憑藉金庸的名頭,馬雲在杭州成功攢了5局西湖論劍,以此提高阿里巴巴的“江湖地位”。

當今年的烏鎮沒有了飯局、大佬們中規中矩地完成例行發言演講時,人們愈發想念那個沒有主持人、大佬們暢所欲言的西湖論劍。

其實2000年的阿里巴巴,因為專注低調的2B業務,在圈內外號召力一般。但馬雲何等聰明,既然要論劍,有誰能比武俠江湖的締造者金庸更有感召力呢?

當年最大B2C網站8848的創始人王峻濤(老榕)說,參加第一屆西湖論劍,就因為馬雲說了句,“金庸大俠也要來”。

互聯網圈的金庸粉絲不少。以同樣的書友會套路,馬雲約請了新浪創始人王志東、搜狐創始人張朝陽、網易創始人丁磊。

第一屆以“新千年,新經濟,新網俠”為主題的西湖論劍,直接變成了金庸書迷交流會。見到金庸時,書迷丁磊是這樣調侃的:“金大俠,你把我們一代年輕人的時間給耽誤了呀。”王志東上臺發言時,則講述了金庸小說是如何打破政治和文化的隔閡,“談起武俠小說來,不管從臺灣來的,美國來的,香港來的,一談起這個,十個有八九個都會湊過來很好很好地談”。

談論什麼不重要,氛圍才是關鍵。把一桌人妥帖地安排好,東道主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大半。

會後,馬雲不忘社交禮儀——他將金庸簽名的《笑傲江湖》送給大家。至於阿里巴巴,則如願收到了“江湖”的蓋戳認定。

互聯網大佬間的快意恩仇留在西湖的柔波上。如果視野追隨著時代浪潮的大方向,當年火遍全國的暢銷書應該與兩隻“老鼠”有關——

2001年中國加入WTO,舉國沉浸在一種“入世求變”的積極情緒當中。一本淺顯的商業寓言——《誰動了我的奶酪》,開始走進企業家的視野。這則寓言通過兩隻老鼠,闡釋了一個頗具辯證法色彩的結論——“變是唯一的不變”。

企業家群體開始思考擁抱變化。當年12月,央視《對話》欄目和《中國企業家》雜誌聯合策劃了兩期節目——《中國企業家面對變革》,話題由頭就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當時,李書福、柳傳志、張朝陽等人皆為嘉賓。

在那期節目中,狂傲的李書福很快成為大家“圍攻”的對象,因為他宣佈要從造摩托車轉型造汽車。他眼裡的“奶酪”是中國潛在的汽車市場。

一向以大家長的持重形象示人的柳傳志,都忍不住給李書福潑冷水:“我覺得李總現在得到的還不是奶酪,你得到的只是尋找奶酪的權利”。

李書福自然是不服氣的。外界對他的質疑從未間斷,但他仍舊我行我素,朝著看準的那塊“奶酪”行進。待17年後回看,李書福不但造出了吉利汽車,還收購國際品牌沃爾沃。今年2月,他還以90億美元買入奔馳母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一躍成為奔馳的最大股東。當然,他的每一次行進都再度招致外界非議。

但爭議總好過遺忘,同期參加節目的更多企業家,後來慢慢隱沒。張朝陽在節目上的那句“永遠不要認為,你案頭的奶酪一直是你的”,則更像一則預言——如今,無論是社交、視頻還是新聞客戶端,搜狐都已經失去護城河。

這本暢銷書也見證了殘酷的改革進程。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很多國企團購這本書,送給職工。據說鞍鋼的工人幾乎人手一本。在送走下崗職工時,領導會安慰大家:你們要適應變化,擁抱變化。

數千萬下崗職工就此成為改革的犧牲品。未來的奶酪在哪?這個問題將長久困擾著這一代普通人。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2015年離開央視時,知名主持人張泉靈曾寫過一封抒情長信。

2010年以來,世界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擔心與時代脫軌的焦慮,從科技圈蔓延至整個商業世界。凱文·凱利的《失控》成為這一時期的警世恆言。

這本書寫於1994年,2010年前後引入中國。《失控》準確預測了今天正在興起的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趨勢。儘管它像磚頭一樣厚、語言也苦澀難懂,但沒有人能夠抵擋預言的魅力。

和尼葛洛龐蒂一樣,凱文·凱利的出場帶著光環。2010年首次來華,凱文·凱利和李開復在勞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探討“移動互聯網之後,互聯網下一個爆發點是什麼?”

真正讓凱文·凱利成為互聯網“導師”的則是2012年和馬化騰的那次對談。彼時3Q大戰正酣:這年4月,周鴻禕以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為由,向廣東法院提起反壟斷訴訟。在騰訊被起訴的9天后,馬化騰將凱文·凱利邀請到北京,與其進行了一場公開對談。

當時的凱文·凱利在馬化騰心中有著極大的份量。他曾說,“看到Kevin Kelly的一些論著,我們感覺到他是從高空去俯視整個格局的發展,可以觀察到河流的走向。”

或許正是懷著這種高山仰止的心情,馬化騰在對話現場真誠地像一個被老師拉去談心的學生。他毫無保留地拋出自己的困惑:應該如何看待被關於壟斷的指責?在平臺上創業能不能長出一個平臺性的公司?

互聯網素有跟風之勢。在馬化騰之後,搜狗王小川、獵豹傅盛等人,也先後和凱文凱利對談。

月滿則虧,凱文凱利在中國“走穴”太多,且每次演講內容大同小異,漸漸消磨掉了人們的新鮮感,甚至敬畏心。有媒體統計,2016年,凱文凱利在中國至少有12場活動。他的頭銜也由此從先知、預言者變成了“洋忽悠”。

同樣在2016年,創投圈新生代紅人尤瓦爾·赫拉利登場。這年4月,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宣傳《人類簡史》,北展館劇場2580張門票很快被搶光。快開場時,門口的黃牛仍詢問路人:“有多餘的票嗎?”

尤瓦爾這次來中國時為了推廣他的中文版《人類簡史》。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都曾親自推薦這本書,扎克伯格甚至直接將它推給線上讀書俱樂部的3800萬粉絲。

和《失控》不同,《人類簡史》並非科技預言,而是一本講述人類進化的歷史書。“一本歷史書被那麼多賺大錢的人推薦,那麼不賺錢的人、掙小錢的人肯定得趨之若鶩。”《人類簡史》中文版編輯盧俊透露,一開始推這本書的人就是創投圈。

在他看來,書中所描繪的人類的協作能力,虛構能力,共同想象力等理論。在過去企業界就一直有,正經的名字被叫作企業文化和願景。

這種契合性給企業家以熟悉感,而熟悉帶來共鳴和安全感。另一方面,書中所描繪的關於人未來結局的預判,則擊中了人們窺探未來的慾望。

正是這種慾望,成為商業暢銷書的內在驅動力。

但就像創投圈不斷變化的風口一樣,沒有哪個觀點能夠一直火爆。在尤瓦爾籌備第三部著作《今日簡史》時,瑞·達利歐的《原則》已經晉升為互聯網圈的新聖經。

這一次,狂熱的讀者變成了獵豹CEO傅盛。他自稱已經成為“思維能力的升級”這一概念的信徒,《原則》對他有著宗教般的意義。

不僅頻繁在公司內外提這本書,傅盛還在公司週末的學習溝通會上讀《原則》,讓小團隊學習改造自我。

他還寫了讀書筆記《自我進化是一切》,並在瑞·達利歐來華時,放出與其共進晚餐的照片。

生存、失控、原則……稍加梳理關鍵詞,我們似乎總可以找到這些時代暢銷書的共同功用——尋找參照、掌控未知。

正如孔飛力在《叫魂》中所言:

“我們不能預見未來。然而,構成未來的種種條件就存在於我們周圍。只是它們似乎都被加上了密碼,使我們在沒有密碼本的情況下難以解讀(當這車子終於到了我們手中時,卻又已經太遲了)可是,我們確實可以看到難以為我們解讀的種種支離片斷,並必須賦予它們某種意義。”

解碼未果,有人就會傾向於從歷史和他人的經驗裡提煉答案。以史為鑑並沒有錯,但這種選擇本身常常充滿矛盾——寫完無數興衰起落、王侯將相萬骨枯之後,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後記裡感嘆:

“以史為鑑,是不可能的。”因為儘管技術、衣食住行變了,但裡面的殼其實並沒有變,千百年來都是一套,人們依然會不斷犯錯,岳飛和崇煥也依然會死。“能夠超越歷史的,才叫以史為鑑,然而,我們終究不能超越,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慾望和弱點。”

商業史亦是不斷犯錯的過程。

1994年,在中國保健品市場總銷售額達300億元之後,程序員史玉柱開始進攻保健品領域,並在第二年一下子推出強腎、減肥等12種保健品。但銷售行業管理的複雜性遠超過他的想象,加之隨後的保健品行業泡沫,巨人最終倒於資金鍊斷裂。

史玉柱後來將創業覆盤寫成了《我的四大失誤》,其中三個失誤分別是盲目擴張、盲目追求多元化、不夠專一。

這些教訓並未讓後來者引以為戒。在商業世界,關於盲目擴張、資金斷鏈的故事仍不斷上演。前有孫宏斌敗走順馳,後又賈躍亭玩砸樂視七大生態,遠赴美國造車。

管理學暢銷書《追求卓越:美國管理最佳公司的經驗》全球銷量超過900萬冊,但其作者湯姆·彼得斯卻在警告世人:“這個時代變化太迅速了,不可能僅僅依賴幾條準則就獲取永久的成功。任何東西吃得太多都會有毒。請記住:商業中所有事情都是悖論。”

不過,只要有焦慮和社交的需求存在,商業暢銷書的書單就會持續更新下去。

-END-

书中自有黄金屋

經濟大勢,行業動態

世事經覺,見微知著

獨立觀點,分享共享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黄金屋

分享每一份收穫

本文系“趙民微分享”公眾號轉載文章,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佈,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