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2009年9月,我們一行三人,背上帳篷經過兩天在榮縣山中徒步穿越11個小時,歷經千辛萬苦尋找到榮縣第一古剎——天堂寺遺址和隱逸在群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回來後寫了一篇文章《尋找後龍山大佛》在《自貢日報》刊發。時至今日,對那次發現之旅還記憶猶新,後來又帶朋友去了兩次,14年去看見在除雜草,修路立碑,時隔多年,現在不知情形如何了。

早上從自貢乘車到榮縣轉車到雙古途中下車開始徒步,走過這座橋,往右往原順河鄉方向走。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幹龍洞洞口已被水淹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走過幹龍洞,過此古橋上山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坡陡路滑,走起非常吃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上山就看見久負盛名的天堂寺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榮縣第一古寺已破敗不堪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找到半截古錢幣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晚上在尖山子一老鄉家壩子露營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老鄉很是熱情,子女都外出打工,殺了一隻鴨子,豆子燒鴨,味道巴適,喝起老酒,老鄉給我們擺起不遠處有一個大佛,讓我們充滿了好奇,準備明天登尖山子後去尋找那神秘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第二天起來,山區的霧比昨天還大,來到尖山子腳下,霧氣茫茫,看來登尖山子已沒多大意義,我們決定去尋找老鄉說的神秘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從尖山子折回來,走了近一小時分路往同興方向走,再走了十多分鐘後分走小路,轉過幾道彎,穿過一段竹林小道,就來到了大佛山腳下。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大牛擋道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轉過竹林小道,依山建造的大佛像就展現在眼前。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大佛下半部分已被雜草覆蓋。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回來查了一下資料,也只有很少的記載:佛像近乎園雕,半身,造在大石包上,為周圍的樹林所掩蓋。佛龕敞口敞頂、佛像坐北面南、半身高4.2米。肩寬2.6米。佛像保存基本完好,只是右臉上有邊長20釐米左右的不等邊四邊形傷痕、鼻右下端殘,佛頭長1 .88米,臉寬1.05米,頭上螺發13層,其中第一層有33個,每個直徑7釐米;雙耳略方,長0.7米,下墜方形耳環。轉角處為弧形,環長0.3米,寬0.18米。大佛身著U形佛衣,內著僧抵祗支,外罩披肩;袖口在肘腕之間,雙手腕處佩錫。合於胸前結披甲護身印(佛教密宗造像的一種手印)。從造型上看,應為彌勒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雜草中歪倒的拜祭臺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依稀可見,上有後龍山,下有龍洞群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撥開雜草,仔細辨認,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二日,榮縣人民政府已把此處把“後龍山摩崖造像”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可是看見的是這般景象。

榮縣文物保護單位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後龍山摩崖造像”

榮縣人民政府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二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仔細看雕刻還算精細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輪廓清晰,線條也算精美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大佛造像右側,有三間平房,我當時瞭解的情況是,大佛造型最初是雕刻的半身像,當時榮縣觀山鎮一李姓道士來到此處就了下來留下來,李道士花了幾年功夫,花費了幾萬元請人把下半截大佛造像接成了全身,沒想到歷經千辛萬苦把大佛的腳接起了,自己卻在修建房屋時摔斷了自己的腿。當他八十多的時候,也許是老了,走不動了,便想在此住下來,於是傾其所有,建起了這三間平房,還欠了不少的債,只可惜,沒多久,老人便去世了。

也許當地村民比較尊重這位老者,三間平房至今也保留了下來,老者遺留下來的東西從沒人動過。

後來有網友告知這個老者其實是姓呂,不是李,可能是榮縣話語音有誤,並補充說後龍山大佛是過去年生修了一部份大佛造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村民在割牛草時無意之中,看見下面有許多青草,就下去割青草時看到了此佛,一下子就傳遍了各地。就在此時道教道士呂相如那時己70歲上下,曾經到河南河北等地己道士身份化過援,化援的錢全部沒有花,家裡人也沒用他的,就拿出全部積蓄,請了八個石匠,整整幹了接近兩年,才把這座大佛修好,沒少八個石匠的一分工錢,可惜在2000年後呂相如道士告別了人生,離開了人世。

在此特別感謝這位網友的補充。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不管是哪種說法,我內心都對這位老者感動。目睹那些遺留下來的物件中,可以看出老者當年生活的清苦,風燭殘年、孤苦伶仃、讓人有一種淆然淚下的感覺。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霧,越來越大,大佛的頭頂已被霧氣籠罩, 時間在山林間一點一點的流逝,不覺該離開了,心中竟生出一些不捨來,不捨這幽山美景,不捨這凡間仙址如此蕭條,我的靈魂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千百年前繁華盛景中,在空氣中俯瞰那些在山道上來往朝拜的人們……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參加這次徒步探險的三位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清風)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鹿鹿

「原創」四川自貢榮縣:我們尋找到隱藏山中不為人知的後龍山大佛

本文文字攝影:落葉無痕

後龍山大佛至於何時建?為何為半身佛像?據說大佛的造型和仁壽縣牛角寨中唐時期的彌勒半身佛以其臉形、手印極為相似。但都無記載考證,更增加了後龍山大佛的神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