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負新政賦能江蘇智造“實力擔當”

智能製造是發展先進製造業、實現製造強省跨越的突破口。統計顯示,2018年,全省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000餘家,國家級研發機構145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6.45件,省級示範智能車間536個,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19個,國家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項目39個,均居全國前列,科技創新、智能製造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在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後,稅務力量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江蘇稅務部門致力於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釋放出的“紅利”激發了民營企業創新動能,助力企業沿著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走好產業升級、結構轉型、智能製造“先手棋”,乘風破浪,奮力前行。

稅收政策催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冬日時節,江蘇上上電纜集團超高壓CIMS集控中心卻暖意濃濃。在全球首個用於電纜行業的現代集成製造系統屏幕上,一個創新智能製造的樣本呈現眼前。

“2018年,我們享受稅收優惠7000多萬元。正是在稅收政策助力下,公司多項技術打破國外壟斷,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AP100殼內電纜填補了世界空白,並摘得工業領域‘奧斯卡’獎中國工業大獎。”該集團總經理丁志鴻有感而發。

當前,在供給側改革的引領下,稅收如何推動企業奏響智能製造的“變奏曲”?恆輝編織機械有限公司給出了答案。這家1986年成立時僅有3間廠房的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亞洲最大的編織機械生產研發基地,產品應用於航母、神舟飛船等。“企業發展到今天,一方面緣於公司在研發上‘捨得’,另一方面更得益於稅收政策的‘惠及’。2018年,我們不僅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20萬元,還收穫400萬元的所得稅減免。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給企業轉型升級帶來更大動能。”董事長韓百峰信心滿滿。

從稅負的“減法”到智造的“加法”,稅收政策的引導讓眾多江蘇傳統企業加速實現了華麗轉身。創立於上世紀80年代的香塘集團,同樣得益於稅收政策的助力,成功從生產工藝拖鞋轉型為以“生物醫藥、化纖新材料、金融創投”為主體的現代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突破88億元。“企業轉型之初,資金回籠慢,市場不明朗,這些都曾讓我動搖過。但最終還是國家的扶持政策特別是近年來出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讓我堅定了信心。現在每年光出口退稅就超過2500萬元。”董事長顧振其興奮地說。

2018年全省為企業辦理稅收減免4724億元,其中,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627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138.91億元。辦理出口退(免)稅2363.7億元。這些業已成為促進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助推產業結構升級、助力創新創業的加速器。

稅收紅利激活新舊動能轉換潛力

推進“智能製造”,既需要產業政策引領,更需要來自稅收政策的強力支持。近年來,江蘇稅務部門通過“滴灌式”精準輔導和專業化精細服務的疊加效應,激活了民營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潛力,讓其輕裝上陣,加速前行。

從貿易公司到生產製造、從傳統產業到先進製造、從科技創新到高端研發,揚傑電子科技公司用18年時間從註冊資金僅100萬元的貿易公司,“蝶變”為中國功率器件的科技創新“小巨人”,實現了轉型升級的“三級跳”。“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刻,稅務部門的精準服務,讓我們吃了定心丸。這幾年,光是高新技術企業低稅率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就為我們省下9920萬元的真金白銀。”財務總監戴娟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省下的這筆資金點爆了揚傑電子“智造”潛能,讓其一舉攻克MOS芯片等技術難題,獲得授權專利200件,成就中國半導體行業功率器件“龍頭老大”,淨利潤年增速30%以上。其光伏旁路二極管佔全球份額30%,分立器芯片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保持創新力,是民營企業賴以生存的法寶,好的稅收政策更讓企業如虎添翼。江蘇晶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投入研發資金8000萬元,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達6000萬元。也就是說,企業每1元研發投入中,就有0.75元來自稅收減免。

隨著稅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稅收政策的引導作用更加突出,加速引領我省從“製造大省”向“智造強省”跨越。目前,我省新材料、新能源、軟件、節能環保等產業規模居於全國第一,機械、石化、紡織行業主體裝備4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組合拳助企業搶佔制高點

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到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再到增值稅稅率降低以及留抵退稅等,一系列組合拳的相互作用,讓企業放開膽子進行研發投入,邁開步子在世界舞臺上搶佔制高點。

琳琅滿目的科技新品、便捷智能的操作系統、龐大多元的數據智庫……在雲意電氣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記者感受了一把“智能製造”的蓬勃魅力。“稅收服務越做越紮實,稅收優惠越來越厚重,僅2018年我們就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1400萬元、出口退稅2400萬元。‘真金白銀’加快了產品的智能化研發進程。”回憶起企業發展歷程,全國人大代表、公司董事長付紅玲感慨萬千。2018年,雲意電氣取得發明專利17項、軟件著作權7項、商標專用權12項、實用新型專利權63項。稅收優惠給企業產品智能化研發裝上新引擎,成就了企業國內車用智能電源控制器排頭兵地位。

作為高性能改性塑料新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江蘇金髮科技有限公司在“智造”的路上,同樣受益於稅收優惠政策。財務負責人楊雷鳴介紹,2018年企業享受了6000多萬元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加上印花稅降低、土地使用稅優惠等,累計享受各類稅收紅利1000多萬元,讓企業在發展的關鍵時期,有更充足的資金在環保、輕量、薄壁化等研究方向加大研發力度,申請專利120件,市場佔有率達到亞太第一、全球第二。

在稅收政策的助力下,江蘇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正加速崛起。江蘇大全、力信能源、恆立液壓、五亭橋缸套等一大批本土製造企業開始闖入全球視野,超材料、元器件、新能源、挖掘機等技術讓世界為之矚目。“對於智能製造行業而言,給力的稅收優惠猶如源源不斷的能量。稅務部門的全程幫扶激發了企業的‘智造’潛力。”江蘇大全凱帆電器有限公司副總裁施大峰算了筆賬:近千萬元的稅收紅利,增加了企業技改投入,取得各類專利162項,新增銷售1億元。

江蘇經濟報記者 湯學平

通訊員 孫 軍 汪明清 閆士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