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在清朝官場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運氣通,選廣東”,清朝有十八個省,為何廣東省會成為為官的首善之地呢?

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起的政權,在繼承明朝官制的同時,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清朝有一種叫“官缺”的特殊官制。

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官缺制度下,所有的官職崗位分滿洲、蒙古、漢軍、漢人四種,不同的官缺只能由本族人擔任。

相對而言,一些要害部門的重要崗位,都為滿洲官缺,而漢人的官缺數量偏少且地位偏低。

具體到地方行政機構,又衍生出很多“缺”,不同的缺,油水不同,在一些發達的省份,油水自然要比貧窮落後的省份多得多。

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清朝文官報酬

在人們的印象中,江浙富庶天下,在此地為官,應該是極好的,事實上也是如此,凡是在江浙地區任職的官員,不管是俸銀、祿米還是其它補貼、陋規收入都十分可觀。

不過比起廣東省來又有一定差距。

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清朝武官報酬

如果論漕政、關稅、鹽政這些大宗收入,廣東自然不及江浙地區。

不過自乾隆二十二年,乾隆限定外國商船隻允許在廣州一口通商後,廣東就成為外商唯一集中的地方,這其中的油水,要比江浙地區好太多。

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成為唯一的通商口岸後,廣州就成為本地商人和外國商人集中的地方,大量的茶葉、瓷器、絲綢會從廣州運往西方,同時也會有大量白銀的流入。

貿易之盛帶來經濟繁榮,經濟繁榮,官員也更加容易弄到錢,且比起農民來,從商人手中,官員能更容易獲取更多的利益,於是,當地的商人就成了大小官員的聚寶盆。

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據屈大均《廣東新語》中記載:在廣東當官的都把這裡作為貨府,無論官職大小,一捧粵符,無不歡欣過望,其親戚友好,也舉手相慶,以為廣東十郡,有掘不盡之脂膏,經營官債的錢局爭相把錢貸給他們,甚至以五當十,謀取暴利。

在昭槤的《嘯亭雜錄》中也談到,廣東為天下繁華之區,凡是在這裡做官的,無不窮奢極欲,搜刮明珠、翡翠、寶玉,離任時滿載船隻而歸。

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概括來說,除了正常的俸祿外,當時在廣東的貪官獲取錢財的方式主要有這麼幾種:

1.不顧商民死活,搜刮民脂民膏;

2.官商勾結:成本低,但能很快獲利並且是數倍的利潤。

而且由於當時交通不便,廣東又離京城較遠,不易被察覺,所以當時官場上就有“運氣通,選廣東”的說法!

廣東:清朝油水最多的省份,官員到了,想不發財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