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未來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有何趨勢

2017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生產+加工+科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發揮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從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成功後,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對於所在地的農業發展具有很強的引領作用。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為現代農業產業園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1.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類型

農業產業園區是指現代農業在空間地域上的聚集區。它是在具有一定資源、產業和區位等優勢的農區內劃定相對較大的地域範圍優先發展現代農業,由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用工業園區的理念來建設和管理,以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現代科技和物質裝備為基礎,實施集約化生產和企業化經管,集農業生產、科技、生態、觀光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示範園區,是農業示範區的高級形態。其類型按不同的標準來分也多種多樣。

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類型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未來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有何趨勢

2.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作用

現代農業園區發揮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典型示範作用,探索傳統農業向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路子,發揮了為農業服務的整體服務功能。同時,它也是現代農業的抓手以及產業聚集的載體。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園的作用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未來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有何趨勢

3.現代農業產業園規模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傳統農業生產結構也進入了調整期,以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加速農業產業化與現代化進程。顯然,作為農業技術組裝集成、科技成果轉化及現代農業生產的現代農業園區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選擇。

據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7月,全國已遴選出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共計數量達62個。其中,黑龍江省、山東省、四川省、廣東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數量最多,均為4個。其次,安徽、廣西、貴州、湖南、山西以及浙江6各省份分別為3個,其餘省份現代農業產業園數量均為2個及以下。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未來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有何趨勢

4.現代農業產業園未來發展趨勢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未來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有何趨勢

1.園區生產方式由設施農業向大田農業轉化

農業園區在開始建設時候,基本以設施農業為主,它具有科技含量高和產出高的優點,但是由於投入較高,加之我國農業科技研發水平的限制,這種生產方式難以在我國大多數地區推廣。近年來,農業園區的生產方式正在由設施農業開始逐步向大田農業轉化,涵蓋了種植業、畜牧業、加工業等各個產業,空間不斷擴大,輻射範圍越來越廣,生產方式越來越多樣化。

2.園區產業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開始建設的農業園區基本以單一產業為主,下一步將逐步實現產業多元化、產業一體化、產業鏈條化。實現從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營銷業、旅遊業等多鏈條相結合的方向發展。

3.園區功能從單一示範向帶動區域經濟龍頭轉變

園區傳統的功能主要是生產功能和示範功能,今後將以此為基礎,逐步向第二和第三產業延伸,實現第一、二、三產業聯合,使園區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

4.園區投資從單一主體向多元投資主體轉變

農業園區在建設初期,基本由各級政府投資,但這種投資方式很難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給財政帶來很大壓力。 近年來,各農業科技園區在投資機制上,通過利用各方面的力量籌集資金,基本形成政府投資、外商投資、園區自籌、銀行貸款的投資體制。融資渠道越來越寬,融資數量越來越大,從而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園區的良性發展。

5.園區建設主體從政府為主體向企業為主體轉變

農業園區在本質上看是一種經濟組織。在我國農業園區建設的初級階段,政府積極介入並大力支持十分必要和重要。但從長遠看,政府必須逐步從中退出,一方面可以讓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進入農業科技園區,在該領域發展壯大,活力增強; 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政府財政負擔,並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中商產業研究院是一家“產業大數據+研究+規劃+招商+基金”的一體化產業諮詢服務機構,致力於為企業、地方政府、城市新區、園區管委會、開發商提供產業規劃、產業空間、產業平臺、產城運營、產業金融、產業申報及產業升級轉型領域的諮詢與解決方案。核心業務包括: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規劃、產業項目包裝策劃、產業園區升級轉型規劃、產業地產拿地策劃、特色小鎮申報及規劃、田園綜合體申報及規劃、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以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撰寫編制、行業研究報告及定製化調研報告、產業白皮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