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禮的時代變化

在我們國家人們見面都要打招呼,人與人之間的稱呼看似不起眼,但是有禮節的稱呼往往能夠拉近人們之間的情感距離,更加有利於人際交流溝通和辦事效率,因此掌握稱呼禮的時代變遷對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來說,只會增光添彩。

稱呼禮的時代變化

解放初期,我們普遍的通用稱呼是“同志”。同志一詞最早流行於官方語言,是對志同道合的人與人之間的稱呼,隨著大部隊進城和農村改革序幕的開啟,人們似乎對“同志”一詞充滿了敬畏,農民稱呼軍隊和官方人士都稱呼“同志”,漸漸地從官方的稱謂變成了大路貨,幾乎所有行業,所有階層的人們,一夜之間見面打招呼,不喊“同志”不開口,為了更加尊重對方,甚至於加上對方的姓氏,比如“王同志”、"李同志"等等。不過在工人階層,當時最為流行的稱呼卻是“師傅”,不管對方是不是自己的真師傅還是假師傅,無論對方是技術工種還是政工幹部,統統都被喊做“師傅”,甚至於“師傅”的稱呼從工礦企業傳播到了神州大地,很是流行了一陣子。

稱呼禮的時代變化

改革開放,人們的稱呼也悄然的發生著變化。人們見面也不再喊“同志”了,同志的稱呼也僅僅侷限在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使用,而社會上取而代之的是稱呼男士為“先生”,稱呼女士為“小姐”。應該說稱呼的變化說明了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發展,更多的是世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國際通用的稱呼禮儀漸漸的被各類人群接受和傳播。只是改革開放也帶來一些異樣,讓“同志”和“小姐”的釋義變得難堪起來。同志成為了同性戀的代名詞,小姐成了從事特殊行業女性的代名詞,這無疑對人們稱呼禮的嚴重打擊。

稱呼禮的時代變化

我們國家的文明已經延續了五千年,可以說對稱呼的研究非常的規範。但是時代畢竟在發展,適應新時代的稱呼禮應該是什麼樣子呢?通用的稱呼應該還是“先生”或者“女士”,當然也要根據場合不同可以稱呼已婚女士為“太太”、“夫人”,至於未婚女士可以喊“某某女士”,至於“小姐”的稱呼就暫且停用為好。現在流行一種稱呼為“美女”,這個稱呼貌似是對對方的尊重,實際上稍顯流氣一些,因為長相有美醜、個體有差異,都稱呼為美女了,美女的內涵就發生了外延,受尊重程度自然就沒有效力了。

稱呼禮的時代變化

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就是特殊行業的稱呼,還是要適當注意。比如說官方稱呼,曾經流行過一段“老闆”的稱呼,被國家禁止。對於官方人士的稱呼一定要中規中矩,最為恰當的稱呼就是稱呼對方的職務或者職銜,比如說“張部長”、“杜科長”等等。如果對方有多個職務或者頭銜,我們不可能把他的職務都帶上,需要把握先黨內後黨外、先官方後社會的稱呼原則。還有對於有職業或者學位的人士,我們可以職業和學位相稱,比如稱呼醫生、教授、法官、檢察官、律師、博士、工程師等等,也可以加上對方的姓氏以示尊重,比如“孫工程師”、“王法官”等等。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有禮貌的稱呼別人,做到親切、彬彬有禮,而且準確恰當,規範合適,這不僅僅是對對方的尊敬,更能反映一個人的修養和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