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立冬知識小普及

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次韻王得淦長至

  • 二十四節氣,來自混元前。
  • 老息他無分,新陽便有緣。
  • 從教寒又暑,慣得海為田。
  • 此理須看破,何妨日當的。
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依據太陽運行週期規律和從事農事活動經驗總結提出的,從封建王朝到民國到新中國,祖祖輩輩勞動人民都把二十四節氣作為區分時節、從事農業耕作的重要參考依據。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節氣”作為民俗項目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二十四節氣的每個節氣約間隔半個月的時間,分列在十二個月裡面,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在二十四節氣裡,“節”指的是一年中的一個節段,是一段時間的表示;而“氣”則指的是氣候,是天氣變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據每個階段內特有的氣候或物候現象、農事活動定出的名稱。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指一年當中某個階段的天氣變化。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二十四節氣

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立冬,顧名思義就是冬季建立,標誌著冬季的來臨。立冬時間是每年的十一月七日或八日,往往伴隨著大風、雨水等惡劣天氣,氣溫驟然下降。民間流傳許多有關立冬的諺語,比如“立冬一日,水冷三分”、“立冬有食補,春來勇如虎”、“立冬無見霜,春來凍死秧”等等。由於我們國家地域廣闊,南北氣候不盡相同,因此在立冬時節的風俗習慣也是不盡相同的。

做好孩子的保暖工作

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立冬帶來的最大的變化莫過於氣溫的下降。有人熱衷於“春捂捂秋凍凍”,不把立冬作為時間節點,自認為小孩子火力大,耐得住冷凍,依然活在“深秋”的臆想中,並沒有意識到要給孩子添加衣物。殊不知,立冬就好像一道標杆,徹底地宣佈秋季的結束和冬季的開始,給孩子做好保暖工作,不僅能夠減少秋季燥病的延續時間,更能夠保護孩子有個好身體,面對春節病發季節提高預防。保暖不僅要添加衣服,而且還要從睡覺的鋪蓋入手,該更換棉被、棉褥的就需要及時更換。

做好孩子的冬補工作

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南方有諺語“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北方有諺語“立冬不吃餃,爛耳又凍腳”,可見在立冬時節進行冬補,無論對成年人還是孩子們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冬補多采用食補的方法,比如可以多吃羊肉、牛肉增強體質,可以多吃蘿蔔、白菜增加粗纖維,也可以改變熬粥的內容來增加熱量,比如在粥中加入大棗、枸杞等物品,不僅能夠提高孩子們對事物的興趣,也能無形中增強孩子們的體質。冬季孩子們都不太愛喝水,作為家長要及時引導,可以在開水中添加蜂蜜等,讓孩子多喝水。

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

立冬時節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

立冬的到來,帶來的最大麻煩就是衣服增多,個體負重增加導致行動不便。對於蹣跚學步的孩童來說,由於父母家人陪伴在側到不至於有交通安全的顧慮,可是對於已經上學的孩子們來說,交通安全顯得尤為突出。比如說戴著手套捏電動車的手剎而剎不住,雨雪天氣穿的笨重摔跤問題等等,教育孩子一是遵守交通規則,二是教育孩子路上不打鬧,三是教育孩子電動車儘量不要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