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移動通訊工具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1978年5月《光明日報》全版刊發一篇名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神州大地拉開了改革開放的主旋律。四十年,我們的生產生活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日子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BP機時代

從移動通訊工具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在上個世紀90年代,通訊工具極其不發達。固定電話是主打的通訊工具,能夠配備一部BP機無疑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還記得當年我剛剛大學畢業,父親打下來一部摩托羅拉中文漢顯的BP機,這讓我頓時覺得好有面子,上班的時候趕快跑到街上買了一個BP機的皮套,把皮套穿在皮帶裡面,興奮的坐在辦公室裡面,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掏出來看上一看,唯恐漏掉一條信息。可實際上,對於剛剛上班的我來講,除了家裡會BP機留言告訴一些事兒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信息收到。慢慢的,身邊的人配備上BP機的多了起來,收到的信息也都是說某某某找你,請你速回電話,每到此時,我就趕快找電話機給對方打過去電話。只是那時的固定電話,話費很貴的,單位為了控制電話費,只好用計時磁卡,每人分配的話費用完就不能打了。隨著認識的人越來越多,BP機每天響個不停,固定電話的話費早就已經變得不夠用了,那個時候是多麼渴望能夠擁有一部移動手機啊,只是望著那近萬元的大哥大,也只是望梅止渴一下而已。

直板機時代

從移動通訊工具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90年代末期,BP機的價格也從幾千元跌落到了一千元左右,好的品牌還在堅守最後的陣地,126和127尋呼臺的功能也是日益強大。恰在此時,一款名叫小靈通的手機迅速在佔領消費市場。小靈通,因為小巧,能夠移動,而且花費不貴,讓人們的購買慾望一下子被無限放大。但是也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擁有。還記得那時候,我們整個單位也就只有一部專供領導使用的大哥大手機,同事們能夠配上BP機的佔了有一大半。那天同事喊我去工貿買手機,我就跟著去了,購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機,諾基亞品牌的直板機。手機除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是顯示屏,其他全屏都是阿拉伯數字按鍵。當我和同事兩人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拿出直板手機,頓時讓其他同事羨慕不已。可是還沒有興奮多長時間,單位裡面的同事紛紛的都購買了一部手機,要麼是小靈通,要麼就是直板機。

翻蓋機時代

從移動通訊工具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直板機玩了還不到一年,身邊的翻蓋機開始流行起來。翻蓋機最新出來的還是摩托羅拉居多,可是隨後的國產手機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摩托羅拉翻蓋機當時的價格在幾千元往上不等,自然不是我們能夠自由選擇的,可是隨著波導、TCL等國產手機品牌的出現,我的內心就開始蠢蠢欲動,換機行動立馬展開。翻蓋手機,已經實現了一半是顯示屏,一半是按鍵,無論是手機鈴聲還是手機外觀還是通訊錄存儲等等,都比直板手機高大上了許多。我先後購買了波導手機和TCL翻蓋手機,當年的波導手機真的很像宋丹丹小品裡說的那樣,手機中的戰鬥機,結實耐用,至於為何後來又購買了TCL手機,時隔多年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

智能手機時代

從移動通訊工具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

當時間進入到了新世紀,手機品牌除了摩托羅拉、索愛、波導、諾基亞、TCL等品牌之外,各種品牌的手機都湧現了出來,甚至於山寨機也橫行了幾年,讓人對手機的認知和了解頓時空前的高漲起來。這個時候的手機已經不僅僅是用來打打電話那麼簡單了,已經可以通過手機發送郵件、登陸互聯網,不過還沒有微信、qq等通訊軟件的出現。一直到了2010年前後,智能手機時代徹底走進尋常百姓家,每部手機無論你用與不用,在購買的時候統統給你已經預安裝了很多的app,並且手機的操作系統也分為很多種,比如班賽系統、安卓系統、蘋果系統等等,讓人們的選擇餘地更加寬廣。智能手機,我先後購買過三星的、蘋果的、諾基亞的、華為的,基本上幾個操作系統都完了一遍。從認知上來講,蘋果手機的蘋果系統操作起來簡單方便,三星和華為都是採用的安卓系統,在安全性上似乎有點欠缺,至於諾基亞的班賽系統幾乎就是一個垃圾,當然他後期也改為安卓系統了。

移動通訊的變化,已經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時至今日我早就不再使用蘋果手機了,我現在就使用國產的華為品牌手機,因為國產手機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發,在技術上也好質量上也好售後服務也好,已經遠遠的比超了國外品牌。愛國就從身邊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